為什么要聊這個話題,有感于經常有小伙伴一臉真誠的對我說:想買一把壺,要求不高,只要是原礦泥料就行。
還有買壺的小伙伴上來第一個問題就是:是原礦的嗎?
追求原礦紫砂,是藏壺玩壺的基本共識。這不是什么門閥成見,得承認,在玩家的心里,原礦才是 世家之子 。
那么,原礦泥料好在哪里?
原礦必備的條件一方面是指礦源,另一方面是指從開采出來的原礦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所制成的泥料。
好的原礦紫砂泥料含有許多較嫩的泥,本身也是多種礦物的結合體,尤其含鐵量非常高。經過窯燒后,發色沉暗,呈現一種飽經滄桑之感。
另外,好的原礦泥料,陳腐時間長,包漿速度快,可變性強,就質感來說,原礦泥料制成的壺,精光內斂,溫潤似玉。這些都是原礦泥料的必備元素。
買東西要買夠路份的 這無疑是真理,但凡事不可太過追求極端,對原礦紫砂的認識,許多人存在著兩種錯誤傾向。
一是將紫砂材質等同于玉雕藝術的寶玉,認為其造型、工藝、燒結等只是錦上添花而已,這主要是部分紫砂經銷商的言論,要害是將原礦紫砂神秘化、絕對化。
影響紫砂材質的因素
影響紫砂材質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原礦品質外,明針功夫、窯溫環境等煉制技藝也有很大影響。
單純的原礦泥料并不能 成全 一把好壺,在壺價騰貴的今天,作為一種手工藝品,泥料的價格在一把壺中的成本比例實在可憐。
高的附加值,大部分來自于 工 ,即用工、飾工、火工。一壺在手,泡茶不適用、裝飾簡陋不當、要溫燒成不對,泥料再好也不能成為美器。
二是對原礦紫砂 血統純正 性的盲目追求,排斥任何添加,乃至 談化色變 。
當代許多紫砂壺的泥料,不管如何標榜,在煉制陳腐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添加化工原料,差別僅在于添加的數量、質量、時機以及方法,這就像現代農業都要使用化肥農藥一樣,沒必要大驚小怪。
又好比我們生活在現代,不可能還吃著明代的大米。當然,人造玉畢竟無法與天然玉相提并論,對于既不利茶又無欣賞價值的化料,還是敬而遠之的好。
言論和概念上的混亂加劇了部分收藏者的想象空間,于是各種極品原礦、神奇名泥輪番登場,不斷花樣翻新、聳人聽聞。原礦本質潔,卻被附會這么些個糾結擰巴的是非,奈何奈何!
禮崩樂壞的末法時代,買壺識砂,要有原則,更要有平常心,戳穿偽科學,鑒別真與假,追求原礦的同時也別強認死理,這一精神 路份 ,似乎比物件的 路份 更為重要。
真正紫砂壺大概說來就是觀之色澤沉穩,不艷不膩,雖有一定光澤,但應隱隱之如隔薄霧,由內而外,而非賊光。表面砂感明顯,有層次感,顆粒若隱若現,以手撫之細而不膩,不剌手,不粘手。(來源:紫砂文化館,圖片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