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喜歡喝茶的人都知道,用蓋碗或紫砂壺沖泡時,先將撬好的干茶,置入器皿中,注水浸泡后,將第一泡茶水倒掉,稱之為 洗茶 ,猶如 凈茶 一般,除去灰塵污垢、溫茶發香,同時,也遵循了古人的智慧。
這樣的習慣就像一個烙印一直傳承了下來,成為喝茶時必做的過程。在一些茶藝沖泡的培訓過程中,也將 洗茶 列為沖泡技巧和茶藝表演的禮儀之一。
按《中國茶葉大辭典》,對于 洗茶 的解釋: 洗茶是洗去了散茶表面雜質,且可誘發茶香、茶味,并認為這是一種古人遺風習慣 。
也正因為如此,洗茶的行為,往往被習慣性的認為,茶葉在生產過程、存放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接觸了一些灰塵或其他微生物,需要通過洗茶的過程,將茶葉凈化。
這也讓我們,有了一些很現實的質疑:既然茶葉不干凈,為什么還要喝它?洗茶能洗干凈嗎?
不干凈、有異味的茶,無品質可談
以現代農業、工業科技的發展狀況,食品生產過程中,我們對于衛生、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干凈的標準是現代食品生產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指標,茶葉的生產也自然不例外,這就對每一片茶葉的品質有了一個基本的要求。
也就是說,茶葉不干凈顯然是一個不合格的產品,當你喝到的茶,有灰塵、雜質、甚至農殘等的,一道洗茶水也未必能洗干凈,又何必花功夫洗它,直接倒了,反而更省事。
所以,大拙認為,不干凈的茶無品質可談,一個有態度的茶人,從一開始就應該以:茶葉的干凈為第一準則,不管是生產過程中,還是封裝成型時,又或者是在倉儲過程里,在保證茶葉封裝未被破壞的前提下,應當保證茶葉的干凈。這是對于我們喝茶應該有的一個基本態度。
如果茶葉達到干凈的品質要求,那么, 洗茶 到底為哪般?
喝茶前,需要將茶葉喚醒
我們習慣了用現代思維去思考時,總是對需要洗的東西,有種不干凈的感覺,而當我們不以字面意思去理解,重新思考古人的智慧時,我們會發現。
洗茶的行為,大拙認為,實際上是在 醒茶 的過程,在普洱茶緊壓成餅后,是為了更好的存放和后期陳化,當我們要打開一餅茶,撬好干茶,準備沖泡時,需要將茶葉喚醒,這恰恰是緊壓茶和散型茶不同的地方,也是很多人習慣想喝一餅普洱茶時,將其撬散,置入儲茶罐中,也是喚醒干茶的過程一樣。
醒茶是沖泡茶葉非常重要的技巧
沖泡時的 醒茶 ,實際上,是讓茶葉通過與空氣和水份的充分融入蘇醒過來,煥發出茶葉的本質以保證每一道茶湯的湯質,有經驗的茶藝師都知道,醒茶醒不好,后面怎么沖泡都會有點格格不入的感覺存在,比如,醒茶時間不夠,茶湯滋味出不來,醒茶的溫度不夠,茶水分離,融入不到一起,茶是茶,水是水。
醒茶的技巧是考驗茶藝師水平非常重要的一環,干茶緊壓的程度,撬茶時碎末的多少,注水的節奏等等細節,是茶藝師判斷醒茶程度的依據,特別是普洱老茶,醒茶的技巧,更為考究,特別注重醒茶的水溫和時間,也是很多資深茶友喜歡用紫砂壺沖泡老茶的原因,能保持水溫。所以,大拙認為,好的茶葉是需要醒的,壞的茶葉才是需要洗的。(來源:大拙古茶;作者:大拙古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