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來源說茶網圖庫)
厚 往往被用來形容普洱茶湯的質感。也有茶友可能會立馬聯想到的是一種口感體驗。其實,普洱茶的 厚 ,大有內容。
視覺之厚
有些茶湯,我們明顯可以看出 厚 度。在一杯熟茶中,茶湯表面的一層金圈,像是覆著一層油狀,分茶的時候,茶湯也帶有充滿彈性的翻滾,這些美妙的觀感,可以說是普洱茶 視覺之厚 。
味覺之厚
厚 ,還是要喝到才算。鄧時海先生曾對普洱茶的 厚 有過這樣的解釋: 普洱茶水性在還沒有到達化勁之前,有厚、薄、利的分別。這些厚、薄、利在口腔的感覺,使品茗者有厚重甸實或輕薄浮蕩或刃利之感。
厚 是指普洱茶質地(內含物)的關系,茶葉溶于水中物質成份較多的,在口感上覺得會比較渾厚稠密,越稠密者稱之越厚,給口腔帶來的滿足感,厚重感越強,尤其是中期茶、老茶的厚度表現就更為明顯。
優質生普也會有相對更 厚 的質感。 厚 不等于 濃 。茶湯 厚 的質感更趨向于米湯的 糯 感和膠質感,需要明確的一點是,茶湯的厚度并不等同于茶湯的濃度,不會因投茶量或者悶泡時間增加而增加, 厚 度是茶葉自身品質的體現,是后期無法改變的。
除了品質之厚,作為歷史悠久的飲品,普洱茶還伴隨著濃厚的文化內涵。
文化之厚
在飲品之上,普洱茶貫穿在社會人文中也有著濃厚的茶文化。乾隆題詩 圓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蘭 ,魯迅、余秋雨等文人收藏、品評普洱,無不關乎文化。
普洱茶 文化之厚 ,更體現在千百年來的種植文化、品飲文化、茶馬古道文化、民族文化,以及茶藝、茶禮、茶道等文化。而當下,普洱茶更成為了現代日常生活、人際關系交往中,象征健康、生活品位的符號。(來源:云南普洱茶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