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成分很復雜,到目前為止茶葉中已分離鑒定的化合物有500余種,其中有機化合物有450余種,無機物營養素也有幾十種。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茶確實具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有些是由單一成分來完成的,有些是由多個成分聯合完成的,更有的是由成分間互補協同而完成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茶對機體藥理效果的發揮也是茶多種成分綜合作用的結果。
茶葉中與人體健康關系密切的成分,主要有以下幾類:
生物堿類
茶葉中的生物堿,主要包括咖啡堿(又名咖啡堿)、茶堿和可可堿。三者都屬于甲基嘌呤類化合物,是一類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質。三者的藥理作用也非常近似。
但由于茶葉中茶堿的含量較低,而可可堿在水中的溶解度不高,因此,在茶葉生物堿中,起主要藥效作用的是咖啡堿。咖啡堿是茶葉中含量很高的生物堿,一般含量為2%~5%。每150毫升的茶湯中含有40毫克左右的咖啡堿。
咖啡堿具弱堿性,能溶于水,尤其是熱水。通常在80℃水溫中即能溶解。咖啡堿還常和茶多酚成絡合狀態存在,故與游離狀態的咖啡堿在生理機能上有所不同,不能單純從含量來看其作用。
在對咖啡堿安全性評價的綜合報告中,其結論是:在人們正常的飲用劑量下,咖啡堿對人無致畸、致癌和致突變作用。
多酚類
茶葉中多酚類物質有30多種,主要由兒茶素類、黃酮類化合物、花青素和酚酸組成,以兒茶素類化合物含量最高,約占茶多酚總量的70%。
茶多酚含量可因茶的品種、制作方法等不同而波動較大。綠茶中一般含量為干重的15%~35%,甚至有的品種超過40%。而紅茶,因發酵使茶多酚大部分氧化,故含量低于綠茶,一般為10%~20%。
茶多酚的藥理作用有:降低血脂;抑制動脈硬化;增強毛細血管功能;降低血糖;抗氧化、抗衰老;抗輻射;殺菌、消炎;抗癌、抗突變等。
兒茶素具有和維生素P相同的作用,抗放射性損傷及治療偏頭痛。
黃酮類及其苷類化合物具有與維生素P相同的作用,促進維生素的吸收,防治壞血病,且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維生素類
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是維持人體健康及新陳代謝所不可缺少的物質。一般分為水溶性(以B族維生素、維生素C為最重要)與脂溶性(以維生素A、維生素E為最重要)兩類。
B族維生素的含量一般為茶葉干重的100~150毫克/千克。維生素B5(菸酸)的含量是B族維生素中最高的,約占B族維生素含量的一半。由于維生素B5在人體內以煙酰胺起作用,是輔酶Ⅰ和輔酶Ⅱ的重要組成成分。缺乏維生素B5,會使肝臟和肌肉中輔酶含量顯著減少,引起癩皮病。所以,茶葉由于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5,有利于預防和治療癩皮病等皮膚病。
茶葉中維生素B1(硫胺素)含量比蔬菜高。維生素B1的功效是維持神經、心臟及消化系統正常機能,并有促進人體糖代謝的作用,故有助于腳氣病、多發性神經炎、心臟與胃機能障礙的防治。
維生素B2(核黃素)的含量為每100克干茶10~20毫克。維生素B2缺乏,病變多發生在眼部、皮膚與黏膜交界處,因此飲茶對維持視網膜正常機能,防治角膜炎、結膜炎、脂溢性皮炎、皮炎、口角炎都有很好的作用。
維生素B3(泛酸)是一種復雜的有機酸,參與代謝的多種生物合成和降解。泛酸具有抗脂肪肝,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防治由泛酸缺乏引起的皮膚炎、毛發脫落、腎上腺病變等作用。維生素B1(葉酸)含量很高,約為茶葉干重的0.5~0.7毫克/千克,它參與人體核苷酸生物合成和脂肪代謝功能。
茶葉中維生素C含量很高,高級綠茶中維生素C的含量可高達0.5%。維生素C對人體有多種好處,能防治壞血病;增加機體抵抗力;促進創口愈合;能促使脂肪氧化,排出膽固醇,從而對由血脂升高而引起的動脈硬化有防治功效;維生素C還參與人體內物質的氧化還原反應,促進解毒作用,有助于將人體內有毒的重金屬離子排出體外;此外,維生素C還有抑制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形成和抑制癌細胞增殖的作用,具有明顯的抗癌效應。
在正常飲食情況下,每天飲好茶3~4杯,基本上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C的需求。茶葉中還含有不少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K等,它們對人體正常生理也很重要。
茶葉中的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的含量比胡蘿卜還高,它能維持人體正常發育,能維持上皮細胞正常機能狀態,防止角化,并能參加視網膜內視紫質的合成。維生素E(生育酚)的含量為茶葉干重的300~800毫克/千克,主要存在于脂質組分中。
它是一種著名的抗氧化劑,可以阻止人體中脂質的過氧化過程,因此具有防衰老的功效。茶葉中維生素K的含量為每克成茶300~500國際單位,因此每天喝5杯茶即可滿足人體的需要。維生素K可促進肝臟合成凝血素,故有益于人體的凝血與止血機制。
因為茶的脂溶性成分難溶于湯水中,所以提倡 吃 茶。除飲茶時茶葉入口可吃下外,還可以將茶葉磨細粉制成各種食品吃下去或做茶膳食用。維生素雖然廣泛存在于茶葉中,但含量卻也有多有少。一般綠茶多于紅茶,優質茶多于低級茶,春茶多于夏、秋茶。
礦物質
茶葉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元素,其中以磷和鉀含量最高;其次為鈣、鎂、鐵、錳、鋁;微量成分有銅、鋅、鈉、硫、氟、硒等。這些礦物質元素中的大多數對人體健康是有益的。微量元素氟在茶葉中含量遠高于其他植物。
氟對預防齲齒和防治老年骨質疏松有明顯效果。
硒是人體谷胱甘肽氧化酶(GSH-PX)的必需組成成分,能刺激免疫蛋白及抗體的產生,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又可防治某些地方病,如克山病;并對治療冠心病有效;還能抑制癌細胞的發生和發展。據測定,產于中國陜西省紫陽縣的紫陽綠茶含硒量很高。此外,貴州省黔東南州、湖北省恩施地區的茶葉也含有豐富的硒。
鋅可通過形成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聚合酶而直接影響核酸及蛋白質的合成,又可影響垂體分泌。所以,缺鋅會使兒童和青少年生長發育緩慢,性腺機能減退。此外,鋅還有利于提高智力與抗病力,不論老少都很需要。茶葉中鋅的含量通常為35~50微克/100克。鐵與銅都與人體的造血功能有關。
鐵含量在綠茶中達80~260微克/100克,在紅茶中達110~290微克/100克。鐵在人體中可組成血紅蛋白,參與體內氧和二氧化碳的輸送;參與組成組織呼吸酶(如細胞色素氧化酶、過氧化氫酶等)。
銅可促進鐵構成血紅蛋白,是生物催化劑,又參與各種氧化酶的形成。
氨基酸及其他
茶葉中的氨基酸種類已報道的有25種。
其中,茶氨酸的含量最高,占氨基酸總量的50%以上。眾所周知,氨基酸是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
有的氨基酸和人體健康有密切關系,如:
谷氨酸、精氨酸能降低血氨,治療肝昏迷;蛋氨酸能調節脂肪代謝,參與機體內物質的甲基運轉過程,防止動物實驗性營養缺乏所導致的肝壞死;
胱氨酸有促進毛發生長與防止早衰的功效;半胱氨酸能抗輻射性損傷,參與機體的氧化還原生化過程,調節脂肪代謝,防止動物實驗性肝壞死。
精氨酸、蘇氨酸、組氨酸對促進人體生長發育以及智力發育有效,又可增加鈣與鐵的吸收,預防老年性骨質疏松。
除了上述這些主要組分外,茶葉中還含有一些次要的活性組分,它們的含量雖然不高,但卻具有獨特的藥效。
如茶葉中的脂多糖具有抗輻射和增加白細胞數量的功效;茶葉中幾種多糖的復合物和茶葉脂質組分中的二苯胺,具有降血糖的功效;茶葉在厭氧條件下加工形成的 -氨基丁酸具有降血壓的作用。(來源:云南普洱茶文化,圖片來源:說茶網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