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佛茶又稱普陀山云霧茶,是中國綠茶類古茶品種之一,產于中國浙江普陀山。
普陀所產茶葉屬曬青茶,稱"佛茶",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當時佛教開始在中國興盛起來,寺院提倡僧人種茶、制茶,并以茶供佛。僧侶圍坐品飲清茶,談論佛經,客來敬茶,并以茶酬謝施主。據《定海縣志》載:"定海之茶,多山谷野產……普陀山者,可愈肺癰血痢,然亦不甚多得。"清康熙、雍正年間,此茶始少量供應朝山香客。清末,由于輪渡通航,香客及游覽者大增,佛茶得以長足發展。
關于普陀佛茶,還有一個有趣的小典故。相傳,唐朝時,日本僧人惠萼來中國留學,在朝拜五臺山時得到一尊觀音佛像。后來,他帶著觀音佛像乘船回國,經過普陀山東邊的新羅礁時,突然海上出現數百朵鐵蓮花,擋住船的去路,雖多經努力,船只仍被鐵蓮花所阻,行駛不得。至此,惠萼和尚終于領會到,此乃觀音不肯離開此地使然,于是他舍船登岸,在當地留觀音像造寺。
從此以后,普陀山成為供奉觀音的道場,俗稱"南海".山上寺廟眾多,有普濟寺、法雨寺、長生禪院、盤陀庵、靈石庵等。山上土地歸寺廟所有,茶葉又為僧侶采制,并為寺僧祭佛和敬客之物,故名"佛茶".新中國成立后,正式將其定名為"普陀佛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