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來至民國時期漢、藏之間以進行茶馬交換而形成的一條交通要道。以下便是那些歷史年輪中漸漸逝去的影子……
1、茶馬古道六君子:木霽弘、陳保亞、徐涌濤、王曉松、李林、李旭
2、打箭爐:當時最大的貿易中轉站,四川康定。
3、馬幫:按民間約定俗成的方式組織起來的一群趕馬人及其騾馬隊的稱呼。馬幫是大西南地區特有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它也是茶馬古道主要的運載手段,面對險惡而隨時變化的環境、生死與共特殊的生存方式形成馬幫自己嚴格的組織和幫規、有自己幫內的習俗禁忌和行話。
4、茶馬司:茶馬司,官署名。宋有都大提舉茶馬司,掌以川茶與西北少數民族交換馬匹。明初于洮(治今甘肅臨潭)、秦(治今甘肅天水)、河(治今甘肅臨夏)、雅(四川雅安)等州,清于陜西、甘肅皆置茶馬司,有大使、副便等官,其職掌與前代同。清初又曾于陜、甘二省置御史專管其事,通稱茶馬御史。
5、回紇:唐代回紇與中原間的“互市貿易”主要有絹馬互市和茶馬互市兩種形式。唐肅宗(756-762),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
6、總行程:萬里以上。
7、滇藏道:茶馬古道主路線之一。滇藏道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帶產茶區,經麗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縣)、德欽、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衛藏地區。
8、川藏道:茶馬古道主路線之一。川藏道則以今四川雅安一帶產茶區為起點,首先進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兩條支線:北線是從康定向北,經道孚、爐霍、甘孜、德格、江達、抵達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線),再由昌都通往衛藏地區;南線則是從康定向南,經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貢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線),再由昌都通向衛藏地區。
9、茶馬互市:“茶馬互市”起源于唐、宋時期,是中國西部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為中心內容的貿易往來。茶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區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商業貿易的主要形式,實際上是朝廷在西部游牧民族中尚不具備征稅條件的地區實行的一種財政措施。
10、茶馬重鎮:茶馬古道上的許多交易市場和馱隊、商旅的集散地、食宿點,在長期的商貿活動中,逐漸形成為居民幅湊的市鎮。促進了藏區社會的城鎮化發展。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