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噩夢。漢有匈奴,唐有突厥,宋有契丹、西夏、女真、蒙古,明有蒙古、后金……這些馬背上彪悍的民族,無論在中原史書還是歐洲史書上一般都被描繪為沒有文化、吃生肉,縱情搶掠的野蠻人。但奇怪的是這些“彪悍、粗魯”的野蠻人,對茶的愛好卻遠遠超越了自認為優(yōu)雅、高尚的漢族人。特別是唐之后的茶馬互市,這些少數(shù)民族寧可不惜拿自己的戰(zhàn)略資源——馬,高價向中原王朝交換奢侈品茶葉。
和漢人的才子大儒將飲茶看作一件優(yōu)雅高尚的文化不同,少數(shù)民族飲茶更多的是出于一種生活、生理的需要。陸游《南唐書》曾記載:“北蕃好食肉,必飲茶,因茶可清肉之濃味。今蒙古人好飲茶,可為例證,不飲茶,多困于病,無怪其常以名馬與漢人易茶也。唐宋者名之團茶,蕃人尤嗜之,常以重價買之!”在古人看來,少數(shù)民族多吃肉,因為消化不良所以需要刮油才喝茶。這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從現(xiàn)代醫(yī)學和營養(yǎng)學角度分析,少數(shù)民族喜愛飲茶則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在古代,因為少數(shù)民族一般生活在高山草原、沙漠等干旱少雨的地區(qū),所以飲食比較單一,基本上是除了吃肉就是吃肉,飲料也主要以羊奶、馬奶為主,幾乎上不吃綠色食物。這樣人體所必須的一些維生素、微量元素長期得不到補充。加之所攝入的食物油膩、燥熱,非常不好消化,時間長了就容易滋生各種疾病。而茶葉中富含的維生素、茶堿等,恰巧能彌補他們飲食機構中不足的營養(yǎng)成分。同時茶葉確有溶解脂肪,降低膽固醇等,我們常說的刮油的功效。因此久而久之,喝茶對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文化、風俗禮儀都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以至于現(xiàn)代很多新疆的少說民族請客吃飯都說:“請喝茶!”因為在他們的文化基因中,喝茶比吃飯重要的多!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