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茶是傳播友誼、廣交朋友和男女愛情的媒介。男人如茶,女人如水。茶要經水的沖泡方可吐香氣、顯滋味。
明代郎瑛的《七修類稿》言:“種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則不復生也,故女子受聘,謂之吃茶。又聘以茶為禮者,見其從一之義。”希望男女愛情忠貞,從一而終,白首偕老,至死不移。
清代,曹廷棟《種茶子歌》:“百凡卉木移根種,獨有茶樹宜種子。茁芽安土不耐遷,天生膠固性如此。”茶樹是常綠樹,古人借此喻愛情之樹常綠,愛情之花長開。
清代,鄭板橋《竹枝詞》曰:“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閑時來吃茶。黃土筑墻茅蓋屋,門前一樹紫荊花。”寫的是一個純情的農村姑娘,邀請郎君來自家“吃茶”;吃茶可謂是一語雙關,既道出了姑娘對郎君的鐘情,又說出了要郎君托人來行聘禮,大膽地傳遞出了愛的信息。
時至今日,這種習俗還時有所見。如在福建的福安農村有一種習慣,凡未婚少女出門,不能隨便喝別人家的茶。倘若喝了,就意味著同意做這家人的媳婦。有不少年紀大的農婦,見兒子年大尚未婚配,有相中的未婚少女上門,老婦就會泡茶相迎,以探少女“春心”。
在湖南農村,男女訂婚,要有“三茶”,即媒人上門,沏糖茶,表示甜甜蜜蜜;男青年第一次上門,姑娘送上一杯清茶,以表真情一片;結婚入洞房時,以紅棗、花生、桂圓和冰糖泡茶,送親友品嘗,以示早生貴子、生活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