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法起始于隋唐,由于煎茶法的興起和煮茶法的存在,泡茶法在唐代并不普遍。五代宋又興點茶法,點茶法本質上屬泡茶法,是一種特殊的泡茶法。點茶法與泡茶法的最大區別在于點茶須調膏、擊拂,而泡茶則不用此。五代宋盛行點茶法,故泡茶法無聞。
元朝忽思慧《飲膳正要》載:“蘭膏:玉磨末茶三匙頭,面、酥油同攪成膏,沸湯點之。”“酥簽:金字末茶兩匙頭,入酥油攪,沸湯點之。”“建湯:玉磨末茶一匙,入碗內研勻,百沸湯點之。”玉磨茶乃紫筍茶與米各半同拌和入玉磨內磨成末茶,金字茶也是湖州造末茶,“沸湯點之”,即是用沸水沖泡。元代泡茶多用末茶,且雜以米面、麥面、酥油。
明朝陳師《茶考》載:“杭俗烹茶,用細茗置茶甌,以沸湯點之,名為撮泡。”細茗是茶末還是芽茶還不清楚,不加佐料,直接投茶入甌,用沸水沖點,杭州一帶俗稱“撮泡”。撮泡開后世用杯、盞沖泡茶的先河。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