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悠悠,月上南樓之際,臨風清飲。明清小品、唐詩宋詞信手撈起閑讀,文氣水遠山長。琵琶錦瑟、古調笙歌緩緩撥弄,韻致輕舞飛揚。
清雅的氣氛有了,眼睛、耳朵不寂寞了,但是嘴巴里卻好像少了些滋味……
好辦,來點美膩又美味的茶食呀!如此,一泡清淡微苦的茶水,便可頓時芳香甜蜜,明媚一室的春光。
眾所周知,英國下午茶是全世界飲茶文化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英國人尤為注重上好紅茶之外的各種品類的開胃小食,咸甜搭配,芬芳四溢的紅茶配上美味可口的點心,食物的極致體驗在味蕾間緩緩綻放,帶來全身心的至高享受。
西方人尚且如此懂得享受茶生活,作為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中國,更是早在幾千年前就深諳此道了。
源遠流長的茶食發展史
“茶食”一詞首見于《大金國志•婚姻》:“婿納幣,皆先期拜門,親屬偕行,以酒饌往……次進蜜糕,人各一盤,曰茶食”。縱觀古代茶食文化的發展流變,飲茶史的發展從來就缺少不了與之相配的茶食。
早在春秋時代就有將茶作為菜肴待客的記載,秦漢時代已有在茶中加入蔥、橘、姜等佐料共煎而飲之的傳統,且被當時的上層人士視為珍品,并已出現有關“茶粥”的記載;唐宋以來,各種以茶為原料的食品,像茶菜、茶糖、茶飲等更是品種繁多,舉不勝舉。發展到現代社會,以鮮明的科學性、豐富多樣的藝術性為特征的茶食文化獨樹一幟。
顧名思義,含茶的食物就是“茶食”
說了老半天的茶食,大家的腦海里也有些自己的定義,那么關于茶食的具體內涵有哪些呢?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茶食往往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既指摻茶作食作飲,又指用于佐茶的一切供饌食品,還可以指不用于佐茶,而是用茶制作的其他糕點和糖果類。
但在茶學界,“茶食”專指用茶摻以其他原料,烹制而成的茶肴、茶點、茶膳等,即指含有茶的食物。在這里我們主要討論后者,大致說來可分為以下幾類:
茶主食
茶主食即是在原有主食的基礎上加入茶的成分,然后進行加工。其主要的產品有茶飯、茶粥、茶面條、茶餃子等。
茶飯、茶粥是利用按一定比例沖泡好的茶水代替水來煮飯、煮粥,米的香氣與茶的芬芳交融在一起,滋味清香可口。茶面條是以濃茶水和面,搟制成面條。此種面條清鮮爽口,下鍋不易糊,如果用來制成夏季食用的涼面,風味尤佳。
茶零食
茶零食即是在零食中添加茶粉制造出來的一種新型的、健康的茶味零食。主要有茶糕點、茶糖果、茶蜜餞、茶瓜子、茶果凍、茶冰激凌等等。
茶糕點,如茶餅干、茶蛋糕、香茶餅等,既可充饑、又具茶味,能提神、助消化。茶糖果,如紅茶奶糖、綠茶奶糖、茶糕糖等,有著色澤鮮麗,甜而不黏,油而不膩,清香鮮醇的特點。茶蜜餞,即是加入茶成分的果脯,茶蜜餞具有明顯的茶葉顯露、果味突出、酸甜相間又略帶微苦的特點,是老少皆宜的開胃消食良品。
茶瓜子,是將瓜子與茶葉同煮,使茶汁味滲入到瓜子仁后,去除茶葉并濾去多余的水分再經炒制而成。這種茶瓜子將清新的茶葉味融入瓜子的同時,更將茶性融入其中,不僅口感好,而且有一定的保健功效。茶果凍和茶冰激凌,常因選用茶的不同,而呈現明顯的色澤差異,不僅在口味上清涼香醇,在視覺上也能給人極好的美的享受。
茶菜肴
以茶葉作為調料或主料烹制的菜肴,既保持了各大茶系的特色,又融入了茶葉的芳香,風味獨特,別具韻味。譬如我國臺灣省清新可口的茶元寶,色鮮味美的祁門紅茶雞丁,營養爽口的凍頂豆腐等。茶葉獨具的色香味,往往能平添菜肴鮮艷的色澤、清淡滑口的滋味,同時增進食欲,促進消化、提神解膩等。
茶飲品
茶飲品主要包括茶飲料、茶汽水、茶調飲、茶羹、果茶、濃縮茶汁等,市場上常見的有冰紅茶、奶茶、綠茶等。這是用水浸泡茶葉,經抽提、過濾、澄清等工藝制成的茶湯或在茶湯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劑、食用香精等食品添加劑形成的飲品。自問世以來,廣受年輕人的追捧與喜愛。
茶食與茶水怎么搭,更般配?
茶食雖紛繁多樣,然而茶食與茶水的搭配也并非雜亂無章。其中的藝術,可大有門道,以下是一些簡要的搭配原則,茶友們可自行參照效仿。
(1)適應性與多樣性
閑暇喝茶,選用的茶點需遵循“甜配綠、酸配紅、瓜子配烏龍”,意即以甜的茶食配綠茶,酸的茶食配紅茶,咸堿類的茶食配烏龍茶。此外,茶入菜肴,也要注重茶性與原料相搭配。我國茶點種類繁多,口味多樣。就地方風味而言,我國就有黃河流域的京魯風味、西北風味、長江流域的蘇揚風味、川湘風味、珠江流域的粵閩風味等。
(2)觀賞性與品嘗性
與傳統的糕點相比,茶食更注重色彩、造型及風味,特別講究賞心悅目的美。茶點講究細嚼慢咽的品嘗,注重舒展在味蕾之上的悠然體驗。
(3)時代性與文化性
茶食的制作工藝受時代影響,每個時代茶食的內涵和品類都有所不同。隨著現代工藝的發展,茶食日趨精致化、便捷化、健康化。此外,在茶食的選擇問題上,不僅講究色、香、味、形等感官享受,更有文化層面的內涵。例如,融民俗與銀針茶于一體的“銀針慶有余”茶點就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展現。
萬物行走在節氣里,我們走在自己的路上。跟著光陰走,循著美的生活而去,每一個悠然午后,手執一盞香茗,沒有茶食相伴,都是對時光的辜負。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