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更好地解釋了香格里拉的“和諧文化”,從而使我們超越了以希爾頓小說為代表的西方人對香格里拉的認識。
對茶馬古道的研究使我們認識到,香格里拉的文化是古老的,但又是開放的,而這種開放性正是形成“香格里拉文化”的多樣性與適度性的原因。這一點是希爾頓小說所未及的。有資料表明,至遲到唐代,日光城堡(尼瑪宗)、月光城堡(獨克宗)就已建成,吐蕃與唐朝的戰爭,給后人留下的最大遺產是茶馬古道。因為中央王朝通過戰爭認識到,青藏高原的馬才是戰爭中無論什么艱難都能應付自如的好馬;而同時,藏族也學會了生活中離不開茶葉的道理。于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規格最高、沿襲時間最長的計劃供應商品及指定市場――“茶馬互市”就出現了。迪慶的日月城(今建塘鎮)和阿墩子(今德欽縣)都是當年欽定的“茶馬互市”定點市場。
作為人流物流的集散地,這些集鎮也必然地成為文化共處和交流的中心,這就使“香格里拉文化”具有了開放的特征和包容、吸收、消化其他先進文化并為我所用的能力。通過這樣的研究,我們在一定程度上解開了“香格里拉文化”之謎,也就恢復了“香格里拉文化”與經濟生活的傳統聯系,并建立起了其與現代社會發展的相關性的解釋通道。這樣一來,香格里拉就不僅是一種文化理想,即所謂的“世外桃源”,更重要的是成為了一種新的經濟、社會發展觀和發展模式的現實價值取向。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