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茶道,茶道在中國。
從神農時期到隋朝是中國茶道的醞釀時期。
遠古時代無文字記載,但留下了美麗的傳說。相傳神農身體奇特,肚皮透明,五腑六臟一覽無余。按時下氣功理論家的推測,神農是具有特異功能的人,可以憑觀察,靠感覺,斷定植物入哪經、走哪穴、治什么病。當然,嘗遍百草難免中毒。世界第一部藥物學著作、據考證成書于先秦的《神農本草》云:"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與此相關的傳說有幾種:一說神農嘗到茶葉后,五臟六腑如經過洗滌一般,干干凈凈,神清氣爽;一說神農煮水,茶葉落入鍋內,偶然中發現了茶葉神奇的作用;一說神農嘗了金綠色滾山珠中毒,瀕于死亡,幸得茶樹汁流入口中而得救。陸羽是有幾分相信的,《茶經》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并肯定茶是"南方之嘉木"。古人還喻為"嘉谷"。嘉者,至善至美也。這幾種傳說表明:人們在認識茶樹過程中進行審美體驗,發現茶樹具有治病的功效和濟世活人的品格。前者是物質的,后者是精神的。原始社會及后來的奴隸社會,人類面對大自然難以抗衡,疾病多,死亡率高,彼此需要幫助,"濟世活人"便被十分推崇。茶樹便成為這種品格的象征物。
云南普洱茶的傳說。相傳三國時代,蜀國軍師諸葛亮帶兵南征七擒孟獲,進軍途經西雙版納南糯山,因不服水土,士兵們一個個患了眼疾,在山壑間東撞西碰。諸葛亮心急之下把手杖插入地里,乍時出現奇跡:手杖活了,生根發芽長葉,成了蔥綠的茶樹。摘下茶葉煮水讓士兵喝。茶有明目之功,士兵們恢復了視力,不久奏凱而還。自此,山上有了茶樹,這里的少數民族稱為"孔明樹",山叫"孔明山",孔明叫"茶祖",每逢農歷七月十六日,即孔明的生日這天辦"茶祖會",高懸孔明燈,載歌載舞,對月品茶,寄托思念。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