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又是最早發現茶葉功效、栽培茶樹和制成茶葉的國家。茶葉、咖啡、可可并稱為世界三大飲料。中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對茶的認識中,對茶的藥用、食用和飲用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知識,尤其在飲用方面,茶成了中華民族不可替代的國飲。
中國是世界茶葉的故鄉,種茶、制茶、飲茶有著悠久的歷史。各國從我國傳去茶葉生產技術,都是近二百年來才開始發展的。日奉傳去制茶方法雖然比較早些,制茶的發展歷史也不過三百年。把世界各國從我國引進茶葉生產技術的歷史加以回顧,我國是“茶的祖國”之稱呼就不難理解了。那么茶葉生產技術是什么時候傳入俄羅斯的呢?
1833年向我國購買茶籽,茶苗,栽植于尼基特植物園內。1848年把尼基特植物園內茶樹移栽蘇呼米和索格幾德的植物園及奧索爾格司克的馴化苗圃內。后又從馴化苗圃移植一部分子奧索爾格司克縣布列什烏爾山村的米哈依、埃單司塔夫植物園,并采摘鮮葉依照我國制法,制成茶葉。
1884年索洛左夫從漢口運去12000株茶苗和成箱茶籽,在外高加索巴統附近,開辟了一個小茶園,從事茶樹栽培。所制出的茶葉品質良好-這時候在蘇呼米也有兩所規模不大的茶場采制茶葉。
1889年吉霍米羅夫為首的考查團到中國和其他國家去研究茶葉的產制。回來后,就在巴統附近的查克瓦、沙里巴烏爾、凱普烈素等地方開辟茶園15公頃,后來擴充到115公頃。在沙里巴烏爾設立——所小型茶廠。
1893年波波到我國訪問廠寧波—個茶廠,回去時,買了幾百普特(1普特=16.44克)茶種和幾萬株茶苗,并聘了10名茶業工人到高加索。在巴統附近郊區種植80公頃茶樹,并且完全按照我國形式建設一座小型的茶廠,依照我國的制茶法牛產茶葉,從此俄國有了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