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觀呈黑色,故得此名,為六大茶類之一,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類為湖南茯茶、四川邊茶、云南普洱茶、廣西六堡茶、湖北老黑茶及陜西茯茶、安徽古黟黑茶。它蘊含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造就了”茶馬古道、茶馬互市、古絲綢之路、萬里茶路、駱駝古道、船艙馬背、茶馬精神”等中國名詞。一般茶葉都是有保質期的,茶葉越鮮,營養價值越高、口感就越好。但黑茶卻并非如此,作為全發酵茶品,在保質期內,黑茶的保存時間越長,其口感和品質就越好。
茶葉歷史悠久長遠,茶葉文化經久不衰。我們常見的幾大茶類歷朝歷代都擔任著貢茶的重要角色,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武夷大紅袍等等。而唯獨黑茶在歷史中擔任的是官茶角色。所謂官茶,是指由政府部門統一種植采摘、經營管理的茶叫做官茶。而貢茶只是由茶農種植管理統一上貢給朝廷的茶稱為貢茶。
黑茶在歷史長河中是最早成為軍事、經濟、政治用茶的。其在六大茶系中看似后來者,但其實卻是不為人知的最早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的神奇之茶。
早在秦皇漢武時期,就有歷史記載,漢武帝時期,匈奴等少數民族屢屢侵犯大漢邊境,擾亂民生。為了國家昌盛、百姓安寧,漢朝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戰略物資準備。當時最善戰的馬匹來自西域,漢武帝深知西域邊境地區需要大量黑茶,借以解決高油膩、缺青菜的嚴重問題,于是茶馬互市出現。
到了唐朝,貞觀之治、國富民安,茶馬互市成了歷史上有名的茶馬古道。但是由于當時的茶葉產量非常小,到達邊疆地區的黑茶也只能是少有的貴族才能喝到。當時唐朝發現黑茶對邊民的重要性,即將黑茶定為了管茶。北宋戰事多,戰馬緊缺,但要想在西北地區買馬,銀子不行,唯有茶葉才可換馬。朝廷就派專門軍隊去收茶,再押運西北,換成戰馬。這種實施茶馬政策的軍隊,被叫做“茶商軍”。明代文學家湯顯祖在《茶馬》詩里感慨:“黑茶一何美?羌馬亦何殊?”
元朝建國前,成吉思汗的部隊開拓疆土,南北征戰,黑茶被大量地使用于軍隊以解決征戰士兵的水土不服問題,也正是黑茶的特殊功效,成就了成吉思汗的偉業。對于成吉思汗的軍隊來說: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明朝,朱元璋深知黑茶對邊民的重要性,也將黑茶列為官茶,律法規定任何人不得私販黑茶進行買賣從中獲益,而正是這個時期,朱元璋女婿明知故犯,成為史上唯一一個私自販賣黑茶而斬頭的王臣貴族。
黑茶作為國禮其實從清朝就有記載。黑茶當時深受雍正皇帝喜愛而“譽滿京城”,成為大清帝國贈送給各國皇室的邦交國禮,一度風靡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