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來廣東之前,我就知道廣東人愛喝早茶;來了之后,我發(fā)現(xiàn)廣東人對吃早茶那可不是一般的喜愛。
一般來說,廣東本地人,就是那種土著,特別是老年人,每天清晨,晨曦初升,做完晨練,一個人,或提老攜幼,或三五知己,悠悠然來到心儀的茶樓、茶餐廳,邊聊邊“嘆早茶”。
廣東人愛說“嘆”,這里的“嘆”是享受的意思。早茶呢,肯定是有茶的,主要是紅茶、鐵觀音、菊花茶,茉莉花茶,這個茶隨個人喜好,自行選擇。一壺茶上桌,便開始與人嘮叨家常、世事、俗世,你一言,我一語,在淡淡的茶香中,把心情晾得清清淡淡。一杯茶一杯茶地接連喝著,也不用擔(dān)心茶水要見壺底了。有些老茶樓里,依舊有著這樣的禮節(jié),客人需要續(xù)水時,只要把壺蓋打開,服務(wù)員便會意而來。服務(wù)人員周到貼心,客人也有禮有節(jié)。待服務(wù)員殷勤地倒茶完,有些老茶客也會以食指和中指輕扣桌面表示謝意。禮尚往來,互敬互愛。
在喝茶聊天的同時,一碟碟款型各異精致味美的茶點熱撲撲地上桌了。這便是“嘆早茶”的重點。讓人更加爽心悅目的時刻也來了。
廣東早茶點分為干濕兩種。干點有餃子、粉果、包子、酥點等,以精致為佳。如餃子、云吞、水晶包,里面的餡抱緊成團(tuán),咬得出彈性,特別是某些茶樓秘制的招牌蝦餃,水晶餃皮包裹兩三只鮮嫩蝦仁,可略略窺見晶瑩中透出一點微紅,酥點大多酥脆可口。將之夾入口中后,輕輕一咬,水晶餃皮特有的柔韌,與蝦仁天然的清甜、爽脆糅合出鮮美的口感,讓人欲罷不能;濕點則有粥類、龜苓膏、豆腐花等。各色粥點口味繁多,喝起來鮮味濃郁,綿軟順滑。早茶的小菜,大葷為主,如牛腩、鳳爪之類,小竹籠蒸,很清淡,很有嚼勁,又比那些清甜的茶點多了幾分濃重味。
都說上海人活得很精致,成都人活得很閑適,勤勞的廣東人活得一點都不含糊。他們對美食有著細(xì)致的研究,研究得很透徹,也擅長于把日子過得精細(xì),學(xué)會消遣生活。即使過去你的飲食習(xí)慣比較粗獷,吃早餐都是“囫圇吞棗”的方式,那你去廣東上茶樓吃頓早茶,也會覺得能慢條斯理地吃很有意味,很舒適,茶點能搞出那么多花樣也是種本事。
一壺茶水,幾碟茶點,廣東人可以把這個早茶吃得逍遙自在。這也是老廣東人口里常說的“一盅兩件”。 他們享受這種“一杯在手,半日清談”的環(huán)境和氛圍。即適合戀愛中的男女耳鬢廝磨,也適宜與家人密友開懷暢談,還適合商業(yè)人士敘舊共謀商機(jī)。茶樓于他們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場所,茶樓所提供的生活方式,也是令他們甘之如飴的。
一張一弛,才是生活的藝術(shù)。
淺斟慢飲,把一壺很濃的茶喝得很淡很淡;不慌不忙,時光拉得勻勻長,如水一樣的溫潤漫過人心頭。
入鄉(xiāng)隨俗后,我也經(jīng)常和家人一起到茶樓去吃早茶,有朋友來深,也會帶她們?nèi)ゲ铇浅栽绮瑁w驗一下嶺南的人情生活。家人和朋友加入這種“嘆一盅兩件”的行列,潤喉充饑,也覺著幾分趣味。
吃過早茶后,這才知道廣東人一日竟有三茶,早、中、晚茶,但早茶最為講究,飲早茶的風(fēng)氣也最盛。早茶吃好了,你會發(fā)現(xiàn),一天都是美好的,人心也是美美的,很自在,祥和,寧靜。
早茶,不僅在吃,更在于那份綿柔柔的情。
不管風(fēng)云如何變幻,時代怎樣變遷,廣東人仍能完好地保存這一傳統(tǒng)。很多老廣東人,就這樣日復(fù)一日地,一直延續(xù)著吃早茶的傳統(tǒng),外面的車水馬龍、喧囂嘈雜,統(tǒng)統(tǒng)都無法干預(yù)他們“嘆早茶”的節(jié)奏。他們延續(xù)著老廣東的慢生活,延續(xù)著這座城市自有的格調(diào)和情懷。沒有一絲一毫的凌亂,有的只是云淡風(fēng)輕的淡然一笑。
(責(zé)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