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起源于中國,歷史悠久,在我國各地飲茶的風俗又不一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各地迥異不同的茶俗......
品龍井:
品龍井茶,主要流行于江、浙、瀘的大、中城市。品飲龍井茶,要做到:
一要境雅,即自然環境、品飲環境優雅;
二要水凈,即泡茶用水潔凈;
三要具精,泡茶用杯以白瓷杯或玻璃杯為上。倘用蓋碗沖泡,則無須加蓋;
四要藝巧,即要適情,即要有閑情逸致,拋卻煩悶瑣事,方有興味品茶。
啜工夫茶:
啜工夫茶,流行于廣東、福建、臺灣等地,習慣用小杯啜飲。現在,這種品茶方法,已在全國的一些大中城市興起
實踐證明,要真正領略到啜工夫茶的妙趣,升華到藝術享受的境界,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即上好的烏龍茶,精巧的工夫茶具,以及富含文化的淪飲法。
技藝雙全蓋碗茶:
喝蓋碗茶的習俗,在中國漢民族居住地都可見到,但用得最普遍的要數西南地區的四川。人稱:中國茶館數四川,成都茶館甲四川。
四川人所說的蓋碗茶,其實就是用蓋碗泡的茶。
用蓋碗泡茶,蓋碗蓋著,可以保溫;啟蓋后,可以涼茶;捏住蓋碗,還可推去茶湯表面的懸浮葉片,攪勻茶湯濃度;而端起碗托喝茶,可以不燙手;將茶碗放在桌上,有茶托保護,不會灼傷桌面。用蓋碗飲茶,既不失風雅情趣,又十分實用方便。
“一盅兩件” 吃早茶:
在中國南方,有吃早茶的風俗,尤其是嶺南,吃早茶的風氣更盛。吃早茶,既能充饑補營養,又能補水解渴生津。
目前中國的一些大中城市都有供應早茶的,而最具代表性的,則是羊城廣州和香港、澳門特區的早茶。
早茶具有茶飲、茶食和茶文化的共性。說它是茶飲,就是保留著飲茶的基本內容;說它是吃茶,就在于它在飲茶的同時,還用食品佐茶;說它是吃早茶,是因為那里的人們,特別注重早晨上茶樓吃茶。
趁熱暢飲大碗茶:
喝大碗茶的習俗,主要流行于中國的北方,在車站碼頭、道路兩旁,直至車間工地、田頭農舍,隨處可見。
尤其是北京的大碗茶,更為出名。喝大碗茶的場所,無須樓堂、館所,擺設也比較簡便,往往是一張方桌,幾根條凳,一把大茶壺,兩只大木桶,幾只粗瓷大碗。
因此,通常在門前屋檐下,或搭個簡易涼棚,以茶攤形式出現,主要為過往客人祛暑解渴提供方便。
止渴生津喝涼茶:
喝涼茶的習俗,多見于中國南方。在南方地區,凡過往行人較為集中的地方,如公園門前,半路涼亭、車站碼頭、街頭巷尾,直至工地田間,都有涼茶出售和供應。
涼茶性寒,在南方濕熱之地,喝一杯涼茶,即收清涼、止渴、生津之功效。涼茶除了清茶外,往往還滲入一些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植物配料。
精心待客九道茶:
九道茶,多見于昆明地區書香門第的家庭,他們接待嘉賓時,不但要求品茗環境的整潔和美觀;
同時,更需要沏茶有道,泡茶有藝,須有九道程式,即選茶、溫器、投茶、淪茶、勻茶、斟茶、敬茶和呷茶。
桃花源里喝擂茶:
主要流行于湖南西部的擂茶,又名三生湯,是用生葉、生姜和生苡仁等三種生原料,經混合碾碎價水后,烹煮而成,故而得名。
擂茶,既是充饑解渴的食物,又是祛邪去寒的良藥。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