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不同風(fēng),千里不同俗”云南是民族眾多的省份之一。在長年的茶事活動中,各自形成了各民族的品飲方式。
基諾族聚居在云南西雙版納州景洪縣的基諾山,基諾族喜愛的涼拌茶葉,是餐桌上的佳肴,是一種當(dāng)蔬菜食用的茶。
涼拌茶是采用茶樹的鮮葉,將它揉軟,搓細(xì)后,放進(jìn)大碗里,再加上酸筍、酸螞蟻、大蒜泥、紅辣椒粉、黃果葉、鹽巴等,再加一些山泉水拌勻,就成了清涼爽口,鮮咸香辣又提神又下飯的涼摔茶了。涼拌茶連吃帶喝,久食不厭。
基諾族聚居于云南省的西雙版納州,尤以景洪最多,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最善于種茶。所居境內(nèi)的基諾山,為產(chǎn)普洱茶的六大茶由之一。說起基諾族種茶、飲茶,至今還流傳著一個《女始祖堯白}的故事。據(jù)說在遠(yuǎn)古時,堯白開天造地,召集各民族去分天地,但基諾族沒有參加?;Z族涼拌茶如何制作?
堯白請漢族、傣族去請,基諾族也不去參加。最侰,堯白親自去請,基諾族還是不去參加,堯白只好氣得拂袖而去。當(dāng)堯白走到一座山上時,想到基諾族不參加分天地,以后生活怎么辦?于是,堯白抓了一把茶籽,撒在龍帕寨土地上,從此茶樹在這里生根、開花,基諾族在居住的地方便開始種茶,與茶結(jié)下不解之緣?;Z族喜愛吃涼拌茶,其實是中國古代食茶法的延續(xù),所以,這是一種較為原始的食茶法,基諾族稱它為“拉拔批皮”。
涼拌茶以現(xiàn)采的茶樹鮮嫩新梢為主料,再配以黃果葉、辣椒、大蒜、食鹽等制成,具體可依各人的愛好而定。制作時,可先將剛采來的鮮嫩茶樹新梢,用手稍加搓揉,把嫩梢揉碎,然后放在清潔的碗內(nèi)。再將新鮮的黃果葉揉碎,辣椒、大蒜切細(xì),連同適量食鹽投入盛有茶樹嫩梢的碗中。最后,加上少許泉水,用筷子攪勻,靜止一刻鐘左右,即可食用。所以,與其說涼拌茶是一種飲料,還不如說它是一道菜更確切,它主要是在基諾族吃米飯時當(dāng)菜吃的。
基諾族的另一種飲茶方式,就是喝煮茶,這種方法在基諾族中較為常見。其方法是先用茶壺將水煮沸,隨即在陶罐內(nèi)取出適量已經(jīng)過加工的茶葉,投入到正在沸騰的茶壺內(nèi),經(jīng)3分鐘左右,當(dāng)茶葉已經(jīng)浸出時,即可將壺中的茶注入到竹筒,供人飲用。
竹筒,基諾族既用它當(dāng)盛具,勞動時可盛茶帶到田間飲用;又用它作飲具,因它一頭平,便于擺放;另一頭稍尖,便于用口吮茶,所以,就地取材制作的竹筒,便成了基諾族喝煮茶的重要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