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我們說到茶泡飯起源于中國,足見我們老祖宗對美食文化別出心裁。這回,我們來聊聊古人把茶當菜吃的創意。以茶入肴,自古有之。茶肴,是指用茶葉或茶水與烹飪原料一起烹制而成的菜肴。此等料理,歷史悠久。
上古時代,茶是作為藥用的。《神農本草經》中指出:“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是說神農嘗百草時靠吃茶葉解毒。而藥物又與食物不可分割,我國民間素有“藥補不如食補”之說。
據唐《茶賦》載,茶“滋飯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膩”。由此可見,茶葉不但能給菜肴帶來獨特的香味,還有解膩的作用。清代才子紀曉嵐更是每天將茶當做蔬菜食用。這樣吃著喝著,就有廚子想到要將茶葉做入菜中。相傳,清末安徽的廚師就已在用“雀舌”、“鷹爪”等茶葉去炒河蝦仁了。清代乾隆皇帝多次在杭州品嘗龍井蝦仁。慈禧太后則喜用樟茶鴨歡宴群臣。至此,茶葉入菜,已經是很平常的事了。
茶葉富有色香味形四大特點,能飲用,能調和滋味,可增加色彩,又具有藥理成分。《本草拾遺》曾曰:“諸藥為百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用茶葉做的菜清淡、爽口,可以增進食欲。同時,又具有降火、提神、去油膩、防疾病的功效,有益人體健康。所以茶葉菜肴一般都具有雙重功效,既可增進食欲、解除饑餓,又能防治某些疾病和增強人體健康。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以茶入菜,就要兼顧茶的茶性和菜肴的食性,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抓把茶葉就放到菜里去,必須視哪道菜的主材料來定與哪種茶相配。遵循下面這些規則,就能讓他們愉快地在一起啦。
綠茶
綠茶是一種非發酵茶,因其葉片及茶湯呈綠色而得名。茶葉嫩而香、口感好,適合烹制清新淡雅的菜肴,如龍井蝦仁等,不僅能發揮出食物原本的味道,還能為菜肴增添茶的香氣。
龍井蝦仁
眾多的茶肴中最出名的要數“龍井蝦仁”啦,這道名菜曾在尼克松總統訪華時大出風頭。龍井茶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于世,佐以鮮雞濃湯做配料,用新鮮肥嫩的蝦去頭剝殼做主料,經廚師精制而成。上桌時一青一白,白的蝦仁如晶瑩白玉,綠的茶葉輕展芽色似翡翠,入口清香嫩滑,鮮美無比。
這道菜肴蝦肉富含膠原蛋白、氨基酸和鈣、磷、鐵等礦物質,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綠茶含多種維生素,并有軟化血管、降低膽固醇等功能,是一道健康食品,很適合兒童和老人食用。
炸雀舌
金雀舌為安徽名茶,因葉片小而尖,形似雀舌而得名。以雀舌為主要原料,配以雞蛋糊,投入油鍋中炸至呈金黃色,分別三次撇入花椒鹽。經烹制后,色澤金黃,雀舌細嫩,細嚼慢咽,清香甘美。茶葉這樣吃,也是醉醉的呢!
這菜還具有美容養顏、清洗腸道、提神醒腦、新鮮口氣等功效。
云霧石雞
江西云霧石雞是用石雞為原料,以廬山特有的名茶“云霧茶”熏制而成。石雞生長于廬山的深澗小溪之中,形似青蛙,體大肥壯,肉質細嫩。
云霧熏石雞具有色澤金黃、茶香濃郁的特點,是江西傳統名菜。具有防止腸胃感染,增加抗壞血病等功能。
花茶
花茶是成品綠茶之一,屬濃香型茶,其茶味醇厚、香氣濃烈、湯汁黃綠、鮮味持久。故適合用于烹調海、河鮮類原料,如花茶魷魚卷、茉莉花茶蒸魚、花茶海鮮羹等。
茉莉花茶魷魚卷
茉莉花茶是將茶葉和茉莉鮮花進行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成的茶香與茉莉花香交互融合,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茉莉花茶搭配魷魚,做出來的茶葉美食造型雅觀,滑、嫩、鮮,又具有幽雅的茉莉茶飄香四溢。營養又健胃,成為夏季里不可多得的佳肴。
烏龍茶
烏龍茶是一種半發酵茶,其香氣濃烈持久、湯色金黃、甘醇爽口,且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適合用于油膩味濃的菜肴。如鐵觀音肉片湯、烏龍蒸豬肘、鐵觀音燉雞等。
茶香熏雞
茶香熏雞的傳統制作方法,是用水仙茶葉和肥嫩雞肉為主要原料,經特殊薰制而成。此茶雞色澤棗紅、雞表光滑、肉嫩味醇,散發烏龍茶特有的清香。還有補益五臟之功效。
鐵觀音燉雞
鐵觀音是珍貴的茶葉,具有很好的健身、美容、保健的功能,它在民間有“沐日月之精,收山巒之氣,得煙霞之華,食之能治百病”的說法。鐵觀音茶煲的鮮雞湯,有清熱降火、提神益思、消食祛脂、止痢的功效。
紅茶
紅茶是一種全發酵茶,因其口感苦、澀,所以做菜一般只取茶湯。紅茶適用于口味重、色澤重的菜肴,可以去腥解膩,還具有一定的養胃作用。可用紅茶烹調的菜肴有紅茶蒸鱖魚、紅茶燒肉、紅茶雞丁、紅茶牛肉等。
茶香牛腱
運用紅茶里面的單寧來幫助分解牛肉的纖維,不但能夠輕松煮好牛肉,同時還能藉由紅茶來增加牛肉的美味,營養又健胃。
黑茶
它屬于后發酵茶,其茶葉粗老,茶色暗褐,適合做鹵水汁,菜肴有普洱茶香肉、普洱茶東山羊、普洱茶豉油雞等。
普洱肘子
先用茶湯浸泡豬肘,去其油腥,然后再入鍋里燜。或者是直接在茶湯里加入各種醬料,然后放入豬肘文火慢燉。直至豬肘燉爛,茶香進入肉中。油膩的肘子和去油的普洱在這里奇妙合一,既解油膩又添茶香。
看了這么多美食,糯寶餓了,糯寶要吃茶葉蛋。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