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與佛教文化的大興,幾乎是同時。在中國歷史上最繁盛的朝代唐代,繁榮的經濟、強盛的國力、開放的眼界為各種文化提供了發展的機遇,而佛、茶之道更是在此時得到滋養,并相互交融。
茶道借佛教賦予茶事過程莊重肅穆的儀式感,這使得之前做為解渴除膩之飲料的茶飲提升了形而上意義的層面。清心寡欲而又博學多才的僧人,也是茶道文化生存發展的最好土壤,從僧院推廣開來的茶道得到當時皇家的認可。
物終有所歸,歸于自然,歸于乾坤。茶終有所歸,歸于一葉靈氣,秉天與地精華,落香于一盅水中。
一杯茶,佛門看到的是禪,道家看到的是氣,儒家看到的是禮。茶說:我就是一杯水,給你的只是你的想像,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什么。
對于現在的我,這杯茶,如峰蜜般甜香。這就是幸福與美好!生活不要求有多復雜,只要簡簡單單的就可以,每天做好自己應該做的才可以走自己的路。
對于僧人來說,茶也是必不可少的。寺院里儀規嚴苛的“吃茶”、“煎點”儀式,也為僧人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嚴謹、專注的氣息。
在清苦而漫長的修行歷程中,茶可以清神思,可以解困乏,在冷寂的冬夜,一碗清香溫暖的熱茶,不僅滋養了禪者的瑟身,對于人心,也是一種慰藉。
總之,茶道中,不可不說佛道,茶亦不離佛道。在茶文化的成形、推廣過程中,僧人這個群體功不可沒。年代久遠,大部分茶僧的生平已做傳奇說,但其中亦有彌足珍貴的歷史痕跡,讓我們一一結識它們。
人若悟道,必學會守心。混沌塵世,滿目君高臣底,利欲熏心,就有了虜殺,奸淫,算計和狡詐。守心即如午后的一杯茶水,整整的一個世界只有一葉茶的苦、茶的香與色。
而后會品出一杯之外的山水,一春早露的滋潤,滿是靜謐謙安,最后梳理自己的過往光陰,如茶清淡,如水純澈。
一杯禪茶純凈清朗,不論晴雨,不管春秋,靜飲茶水,水中便融萬物精魂。不欲不貪即哀怨煩惱都會云散煙消,寂靜歸塵。一切利欲榮辱只是戲而已。
所以喜歡了茶,飲的清靜隨和,合娓娓琴音,我想一定是生命本如禪,禪茶靜中飲!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