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茶文化是中國四大茶文化系列之一。食在廣州,茶也在廣州。“一盅兩件”的廣州早茶文化、引領全國的涼茶文化構成了廣州茶道的主要內涵。中國社交飲食習俗。
據《廣東新語》說,廣東種茶自唐始,唐代曹松把茶種移植到南海西樵山,便拉開了廣東茶文化的序幕,廣東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以及經濟發展狀況,決定了廣東人愛飲茶以及廣東茶文化的特點。
廣東茶文化,其產生與發展由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所決定,同時也是廣東經濟與文化發展所使然。渴,需要喝水,這是人的本能,但人們對喝水的要求卻隨社會的發展而提高,由生存的需要,到追求舒適和享樂,人們也就從喝生水,到喝白開水,再到喝茶,廣東的茶文化的產生同其他地區的茶文化一樣有著相同的原因。然而,由于廣東的東南沿海一帶商業活動的頻繁,茶文化顯得更加發達而富于特色,明清以后尤其如此。廣州人的“飲早茶’與潮州人的“功夫茶”,便是廣東社會文化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現象。今天我們先來聊一聊廣州的早茶文化。
早茶茶道
“喝茶”在粵方言里稱作“飲茶”,毛澤東有“飲茶粵海未能忘”詩句。廣州人愛“飲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飲食文化。在廣州,民間以茶相待已成為一種禮節,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靚茶”,第一句話是“請飲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熱情、友好和禮貌。由于嶺南自古具有“重商”的價值取向,“飲茶”也從家庭走向市場,使廣州的茶文化具有較濃的商品經濟的特色。廣州較早出現人們聚集飲茶的居所,如茶室、茶館、茶寮、茶居、茶樓等,名目繁多.形式各異。至清代,廣州的茶市漸趨興旺,出現一批頗具特色的茶樓。民國時期,廣州茶市的興旺勢頭有增無減,經久不衰。
“飲早茶”是廣州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內容。早茶習慣,遍于各階層,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車夫“苦力”;飲茶去處遍布城市鄉鎮,廣州茶樓之多可為全國之最。
“早茶”突出體現嶺南文化“早”的特色。嶺南,春早;嶺南人,起早。正是特定的地理氣候環境使廣州人養成了早起的習慣,與之相應的有“趁早墟”(趕早集)、“飲早茶”的習慣。廣州人“飲早茶”,早得出奇,凌晨4點來鐘起床,步行到茶館,“一盅兩件”(一壺茶、兩件點心),慢慢“嘆”(好好地享受)。飲茶配以點心或炒粉、面,這是廣州早茶的特點,也是廣州茶系異于其他茶系的突出之處。中國人喝茶大都就茶喝茶,沒有佐食,而廣州人卻不然,飲茶總配以點心。其原因不知是由于光喝茶太單調,還是由于氣候炎熱不喝茶吃點心?u>巖韻卵剩膊恢雍問笨跡闃萑絲加辛蘇庵窒骯擼欠袷艿轎鞣揭車撓跋歟參藪涌季俊?/div>
明清以來,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飲茶更為普遍,茶市興旺。商品經濟給人們帶來的首先是競爭,而競爭的關鍵是能否節省時間;雖然廣州人井不能在理性上認識“時間就是金錢”,但實際上卻不得不加快生活節奏,傳統的時間觀念開始改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觀念被動搖,人們處處珍惜時間,飲食中“飲早茶”正是合乎“惜時”的原則。“飲早茶”是利用未開始工作之空暇,喝茶,清洗腸胃;吃點心,喂飽肚子;聊天,溝通信息,聯絡感情;大清早漫步至茶居(茶樓)吸收了新鮮空氣,鍛煉了身體,可謂一舉而多得,精明的廣州人何樂而不為。
涼茶茶道
飲涼茶也是廣州人常年的一個生活習慣。所謂涼茶,是指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廣州的涼茶歷史悠久,涼茶品種甚多,有王老吉涼茶、三虎堂涼茶、黃振龍涼茶、大聲公涼茶、石歧涼茶、廿四味涼茶、葫蘆茶、健康涼茶、金銀菊五花茶、苦瓜干涼茶等;甚至連龜苓膏湯、生魚葛菜湯、紅蘿卜竹蔗水等,也成為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涼茶,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進入80年代以后,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茶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里的一種時尚飲料。飲早茶 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往往以“飲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嗎”)作為問候,可見對飲茶的喜好。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著“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的諺語。
茶樓
廣州人飲早茶,注重好茶,也注重配茶的點心與茶樓的環境。廣州人多愛飲龍井、水仙、普洱、壽眉、紅茶等。廣州茶樓所供應的點心,開始時較為簡單,僅有蛋卷、薄餅、酥餅之類。近代以來,廣州成為中西文化交融的窗口,廣州的茶樓也接受了西方傳進的點心,如各種面包,蛋糕等。民國時期,茶樓的點心出現多樣化趨勢,增加了各種富有嶺南特色的包點,以及嶺南特有的用肉類制作的“燒賣”,如豆沙包、麻容包、椰容包、叉燒包、臘腸卷,以及排骨燒賣、干蒸燒賣、蝦餃燒賣等。
廣州人飲茶,講究環境。廣州人稱茶樓作“茶居”,有不同的檔次。上乘茶居,門戶金碧輝煌,室內字畫高掛,瓷盅沏名茶,配以高級點心,名伶演唱,此為達官貴人的去處;較低層的茶居、茶寮、炒粉館,不設茶盅,用瓷茶壺,消費水平較低,薄茶足以解渴,閑聊可以溝通信息、聯絡感情、消遣與歇息,顧客多為“苦力”(搬運工)和“收買佬”(收破爛者)等下層勞苦民眾。廣州的茶市,從來就十分興旺,大清早就人聲鼎沸,熙熙攘攘,即使在抗戰時期也不中落,可見“飲茶”已成為廣州人飲食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
廣州老字號茶樓,多創于清代,長年陳舊的字號,始終客似云來。老茶居有市內的惠如、巧心、太昌,東關的東如,西關的太如、平香、西如等,均有令人雖一日數登而不厭的吸引力。
飲茶習慣
當自己的茶壺里沒有水了,或者想叫侍應幫忙加水,廣州人通常會把壺蓋掀起,利用壺口的圓形設計,把壺蓋架在壺口。這是廣州人飲茶的習慣。
相傳古時候有茶客甲上茶樓飲茶。甲與茶樓老板有過節。他將一只鳥悄悄放進茶壺里,再叫伙計加水。伙計過于熟手,看都不看就往茶壺里加熱水。鳥當然是死了。甲便狀告茶樓老板。最后茶樓老板只好賠甲三十兩銀子。后來為防止這類事情發生,大家都會自覺把茶壺蓋打開,示意里面沒有東西。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