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嗜茶,始創(chuàng)煎茶法。……余幼年尚記識一復(fù)州今湖北一代,即竟陵,陸羽生地老僧,是陸僧陸羽弟子,常諷其歌云:“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因話錄」唐·趙璘
唐時茶法:煎茶法。
自周以降及于國朝茶事,竟陵子陸羽陸季疵言之詳矣。然季疵陸羽以前,稱茗飲者,必渾hún可理解為整個、整體以烹之,與夫瀹蔬而啜者無異也。
「茶中雜詠序」唐·皮日休
周朝已有茶事。唐以前飲茶法如喝煮菜湯。
過桐廬江,至嚴(yán)子瀨,溪色至清,水味甚冷。家人輩用陳黑壞茶潑之,皆至芳香。又以煎佳茶,不可名其鮮馥也。
「煎茶水記」唐·張又新
唐代已有陳茶說。
夫茶烹于所產(chǎn)處,無不佳也,蓋水土之宜。離其處,水功其半,然善烹潔器,全其功也。
「煎茶水記」唐·張又新
此話為張又新引用“薦福寺”書卷《煮茶記》中所載陸羽之言。指明茶道中水、器、法三者的功用。
茶,起于東晉,盛于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浩潔,其用滌煩,其功致和。參百品而不混,越眾飲而獨(dú)高。
「茶述」唐·裴汶
唐時普遍認(rèn)為全國性的茶文化起于晉朝,興盛于唐朝。此書失傳,僅留序言部分。該段起首,可看作是較早的“茶德”說,亦可看作是著者本人的“茶道”。
白樂天方齋,禹錫正病酒,禹錫乃饋菊苗、齏jī搗碎的姜、蒜、韭菜等、蘆菔蘿卜、鲊zhǎ一種用鹽和紅曲腌的魚,或是用米粉、面粉等加鹽和其他作料拌制的切碎的菜,換取樂天六班茶唐代茶名二囊,以自醒酒。
「采茶錄」唐·溫庭筠
劉禹錫向白居易換茶醒酒的故事。
(責(zé)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