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時喝普洱茶一般是用蓋碗或者紫砂壺沖泡,也有煎茶或者熬茶。普洱茶產自云南,云南少數民族眾多,喝普洱茶的方法也各有特色。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云南的少數民族是怎么樣喝普洱茶的。
一. 傣族竹筒茶
傣族是以前云南少數民族中的統治民族,傣族土司一般都有自己的御用茶園,喝茶也比較講究。傣族飲用竹筒香茶。這是別具風味的一種茶飲,也是比較講究的一種待客茶。傣語叫“臘跺”。制法有兩種:一種是采摘細嫩的一芽二三葉,經鐵鍋殺青,揉捻,然后裝入特制的嫩香竹筒內,在火上烘烤,這樣制成的竹筒香茶既有茶葉的醇厚茶香,又有濃郁的甜竹清香;另一種制法是將曬干的春茶放入小飯甑里,甑子底層堆放一層用水浸透的糯米,甑心墊一塊紗布,放上毛茶,約蒸十五分鐘,待茶葉軟化充分吸收糯米香氣后倒出,立即裝入準備好的竹筒內。這種方法制成的竹筒香茶,三香齊備,既有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和糯米香。飲用時,取出圓柱形的茶葉,掰少許茶葉放入碗中,沖入沸水約五分鐘即可飲用。竹筒香茶湯色黃綠,清澈明亮,香氣馥郁,滋味鮮爽回甘。傣族人在田間勞動或進原始森林狩獵時,常常帶上制好的竹筒香茶。在休息時,他們砍上一節甜竹,上部削尖,灌入泉水在火上燒開,然后放入竹筒香茶再燒五分鐘,待竹筒稍變涼后慢慢品飲。飲用竹筒香茶,既解渴,又解乏,令人渾身舒暢。
二. 白族三道茶
云南白族主要居住在風光秀麗的云南大理。這是一個好客的民族,在逢年過節、生辰壽誕、男婚女嫁、拜師學藝等重點儀式,或是在親朋相聚賓客來訪之際,都會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款待客人。第一道茶,稱之為"苦茶"。先將水燒開,再用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熱后,隨即取適量茶葉放入罐內,并不停地轉動砂罐,使茶葉受熱均勻。待罐內茶葉"啪啪"作響,葉色轉黃,發出焦糖香時,立即注入已經燒沸的開水。浸泡片刻后,將沸騰的茶水傾入茶盅獻給客人。由于這種茶經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聞起來焦香撲鼻,喝下去滋味苦澀,故而謂之苦茶。第二道茶,稱之為"甜茶"。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與此同時,還得在茶盅中放入少許紅糖。待煮好的茶湯傾入盅內八分滿為止。這樣沏成的茶,甜中帶香。它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會有甜香來"。第三道茶,稱之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雖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換成適量蜂蜜、少許炒米花、若干?;ń?、一撮核桃仁。這杯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
三. 哈尼族土鍋茶
喝土鍋茶是哈尼族的嗜好,這是一種古老而簡便的飲茶方式。哈尼族土鍋茶,哈尼語叫“繪蘭老潑”。煮土鍋茶的方法比較簡單,一般凡有客人進門,主人先用土鍋(或瓦壺)將水澆開,隨即在沸水中加入適量茶葉,待鍋中茶水再次煮沸3~5分鐘后,將茶水傾入竹制的茶盅內,敬奉給客人。土鍋煮出來的茶湯濃釅,香氣高長。平日,哈尼族同胞也喜歡在勞動之余,一家人喝茶敘家常,以享天倫之樂。四. 拉祜族烤茶
茶是拉祜族人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烤茶是拉祜族一種古老而又簡單的飲茶方法。先將小土陶罐在火上烤熱,再放入茶葉進行抖烤,待茶色焦黃散發出來茶香時即沖入開水煮。這種烤茶水香氣足,味道濃烈,飲后令人精神倍增。
五. 佤族燒茶
佤族燒茶和烤茶相似但又獨具一格。首先用壺將泉水燒開,再用一薄鐵板放上茶葉在火上燒烤,待茶葉顏色由暗綠轉金黃,散發出茶香或者焦糖香時,將茶葉倒入水壺內煮。這種方法煮出來的茶湯濃稠,苦中帶甜,焦中有香,是佤族人最喜歡的飲茶方法。
六. 布朗族青竹茶
布朗族的青竹茶是一種簡便實用又特殊的飲茶方法。在外勞作休息時就地取材,十分方便??撤ネ肟诖值那嘀裢沧鳛橹蟛韫ぞ?,竹筒裝入山泉水后放入火堆上燒開,再加入茶葉,熬成茶湯后倒入短小的青竹筒內飲用。青竹茶融茶香和竹香為一體,香純爽口,回味無窮。
七. 德昂族沙罐茶
德昂族是云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茶在德昂族人的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茶葉不僅是德昂族人的日常飲品,也是德昂人祭祀用品和必備禮品,所以德昂人有無茶不成禮之說。德昂族人喜歡飲用沙罐茶,先用大銅壺把山泉水燒開,再用小沙罐將茶葉烤至焦香時,將銅壺沸水沖入沙罐熬煮。這種沙罐茶水十分勁道,能解渴和消除疲勞。
八. 基諾族涼拌茶
云南少數民族中,基諾族喜愛吃涼拌茶。其實這是中國古代食茶法的延續,這種原始的食茶法在基諾語中被稱為“拉拔批皮”。用料:茶樹的鮮嫩新梢,調料有黃果葉、辣椒、大蒜、食鹽等。制作方法:將剛采來的鮮嫩茶樹新梢,用手稍加搓揉,把嫩梢揉碎,放于碗內。再將新鮮的黃果葉揉碎,辣椒、大蒜切細,連同適量食鹽投入盛有茶樹嫩梢的碗中。最后,加上少許泉水,用筷子攪勻,放置一刻鐘左右,即可食用。涼拌茶其實不僅是茶,也是一道菜。既可招待遠方客人,又是基諾人日常吃米飯時的佐菜,是基諾族茶文化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