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在西雙版納種茶的歷史已近千年。西雙版納境界的哈尼族屬于雅尼支系的僾尼人,居住在全州的各個山區,尤以勐海縣格朗和鄉最多。
傳說在很久以前,一個勇敢而善良的僾尼青年獵手在山中捉到一只豹子,用大鍋煮好后,邀請全村的人去分享。村民們邊吃邊唱,并跳起本民族傳統舞蹈“咚八嚓”。跳了一通宵,覺得口感舌燥,就去樹下燒了一鍋開水,剛揭開鍋蓋正要打水喝時,一陣大風把許多樹葉吹落在鍋里,開水變成了黃綠色。僾尼人嘗了這種黃綠色的開水后,覺得苦中帶甜、清香爽口,就把這種樹葉叫做“糯博”,也就是普洱茶茶葉。從此,僾尼人開始利用并栽培茶樹。
南糯山是最著名的哈尼族古茶山,古茶園面積達一萬五千多畝。千百年來,哈尼族一直在南糯山栽茶、采茶、制茶、賣茶和用茶,創造了豐富的哈尼族茶文化。另外,在勐海縣格朗和鄉帕沙村委會、布朗山鄉班章村委會及景洪市勐龍鎮勐宋村委會等地,也有哈尼族栽培利用的大面積古茶園。
南糯山是這樣一座茶山,久負盛名,卻又不溫不火。有人說它婉約不如易武,迅疾不如班章,無太多可圈點之處。我覺得世人太急,南糯的妙處,在于入倉三年之后。
它的表現會顛覆你的第一印象,它仿佛走在另一條發展軌道上,變得越來越厚實,而又富山野之氣。不爭塵囂,厚積薄發的中庸之美,盡在南糯。所以南糯并非茶不夠好,而是你條急于求成。
哈尼族的飲茶習俗有兩大特色:首先,茶葉是哈尼族進行各種祭祀活動的重要祭品之一;其次,哈尼族好飲濃茶,有飲用土鍋茶、烤茶等習俗。
“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涼”,這是西雙版納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客人來了,一盞好茶就是歡迎客人的最高禮節,逢年過節了,就“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松根煮菜根”。那種純粹的田園式生活,那種人與自然相得益彰的生活,造就了西雙版納人“老愛壺天閑日月,時親茶道契神仙”的精神境界。
哈尼族人生在茶園中,長在茶樹下,可他們從未把靠山吃山當作經典,他們知道,對茶的索取總是要有一個度的,人的心若是被欲望填滿,失去的肯定要比得到的更多,就只會“坐吃山空”,毀了整個賴以生存的家園。這種意識早已經扎根于每一個哈尼人的心中。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