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原料的老嫩程度,可以反映貢茶的珍貴程度與等級。古籍記載中常見的術語有小芽、揀芽、銀線水芽。小芽即葉片還未展開的肥壯嫩芽,揀芽是指一芽一葉,也叫旗槍。采茶時節,茶樹生長旺盛,枝葉抽出新梢,芽頭很快就展開成葉片,宋代貢茶生產大多采用一芽一葉的揀芽,“大觀以來,增創新銙,亦尤用揀芽”。揀芽已非常貴重,小芽所制貢茶僅供天子嘗鮮。在茶葉越制越精的時候,銀線水芽出現了,它的幼嫩程度讓人瞠目結舌。“水芽只是宣和有,一洗旗槍兩百年。”大觀以后的宣和年間(1119-1125)貢茶使鄭可簡,首創此舉:將蒸好后的茶芽,摘去外面兩小葉,只取中間細芯一縷,用珍器貯清泉浸漬,瑩潔光亮,仿佛銀線,故稱為銀線水芽。再用極細嫩的銀線水芽加工成餅茶,世稱龍園勝雪“茶之妙,至勝雪極矣,每斤計工值四萬,造價驚人。”鄭本想取悅品味超群的宋徽宗,但徽宗偏愛如玉之在璞的白茶,龍園勝雪也只能排在其次。有詩為證:修貢年年采萬株,只今勝雪與初殊。宣和殿里春風好,喜動天顏是玉腴。玉腴指的就是白茶。
宋徽宗喜愛的白茶是用一種罕見茶樹品種,加工而成的餅茶。這一品種芽葉玉白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產量特別少。《東溪試茶錄》記載,壑源有六家生長了白茶這一品種,比較著名的有葉姓家和王姓家的白茶,古詩句有“白乳葉家春,銖兩直錢萬”。制造精微的白茶,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