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可以說是所有茶葉里最具故事性的。在一鳴驚人后的數次大起大落,讓這款來自云南的茶葉更多了一抹神話色彩,歷史烙印也更加濃郁了。
普洱茶興起的時間,從現有的史籍中無法進行確切的考證。據清乾隆時檀萃所著《滇海虞衡志》說:“普茶不知顯于何時,宋自南渡后于桂林之靜江軍以茶易西蕃之馬,是謂滇南無茶也……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時。”根據這一記載可知,雖然普洱茶興起于何時無法考證,但最遲到唐代,普洱茶已經行銷到西藏。
普洱茶在清朝達到其發展史上的極盛時期。清宮每年收納的普洱茶,除供皇家飲用外,也選作贈送外國使節的禮品茶。
發展至今,普洱茶可以說經歷了很多次大起大落,在20世紀,普洱茶又再度經歷了動蕩的10余年。
2004年,普洱茶可以說是已經到了大紅大紫的程度。一些傳統的普洱江湖大佬,在外資的注入下紛紛通過改制而重新煥發了活力,。一些以前主要生產綠茶、紅茶的大廠,也耐不住寂寞紛紛上起了普洱茶生產線,把自己轉變成普洱茶企。中小茶企,甚至小作坊也趁機紛紛新建或轉產普洱茶,搞得以前以生產烘青綠茶為主的思茅,一夜之間滿城皆做普洱茶。當然,很多人從來沒有做過普洱茶,也不知道怎么做,于是商業間諜滿天飛,偷師學藝的更是比比皆是,傳統普洱茶廠的發酵師也成了香餑餑,退休的被三顧茅廬請去發揮余熱,在職的被偷偷請到外面指導發酵。很多茶廠與其說是在生產普洱茶,不如說在試驗普洱茶,奇怪的是,這些或成功或失敗的試驗品最后都被市場搶購一空。
也或許正是人紅是非多,2005年7月,一則在豬圈里發酵普洱茶新聞傳遍了神州大地,這無疑給剛剛興起的普洱茶帶來了致命打擊,市場一片蕭條,茶店門可羅雀,其影響之惡劣,直到06年初才恢復元氣。事情發生后普洱縣的政府官員親赴廣東去辟謠,云南茶界也作出積極的危機公關努力,后來真相終于大白,被證明是一條假新聞,普洱茶才從惡人的當頭棒喝中逐漸蘇醒過來。“豬圈普洱”只是一件孤立的新聞事件,卻給行業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由此可見,當時普洱茶產業還太脆弱,價值積淀得遠遠不夠,任何行業的風吹草動,都很可能讓普洱茶傷不起。
經歷數次大起大落,普洱茶界終于達成共識,認為只有品牌化才能拯救普洱茶混亂的市場,也才是普洱茶的出路。09年,隨著品牌化的推進,普洱茶正式進入品牌時代,并在眾多普洱茶企業的努力下古樹茶、名山茶的市場被挖掘出來,培育成了行業的高端市場。
2009年以來,古樹茶、名山茶率先復蘇,并在其的拉升下帶動了整個行業加快了復蘇的步伐,經過2010年西南大旱助推茶價,到2011年終于使整個行業強勁復蘇。隨著普洱茶品牌化的不斷推進以及市場對普洱茶了解的不斷加深,普洱茶正在迅速攻占全球茶市場,成為當下最受消費者喜愛的茶品。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