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大手筆賞賜給英國使團普洱茶,他們卻趁機偷走了中國的茶樹苗。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國使團在馬戛爾尼勛爵率領下,首次踏上中國古老而神秘的土地。盡管此次外交訪問以失敗告終,乾隆皇帝對使團的賞賜卻充分體現了天朝上國的豪氣。在給英國國王的國書上,乾隆皇帝提到,“爾國王僻處重洋,輸誠納貢,朕之賜予優加倍與他國。”(《乾隆皇帝與馬戛爾尼》)
據史學家統計,乾隆前后對英國使團賞賜的禮品共130種,3000余件。僅接待費用就高達51.9萬兩白銀,折合人民幣約8100萬元,而賞賜的禮品價值要遠遠高于此數。檔案載,這些禮品中,普洱茶作為國禮多次出現,足見當時皇室對普洱茶的重視程度。如第一次給英國人的見面禮中,“特賜國王玉如意一,龍緞三,蟒緞二……普洱茶團四十,茶膏、柿霜各五盒……”最后一次正式賞賜,“賜該國王百花蟒緞二……普洱茶團八,六安茶八瓶,武彝茶四瓶……隨敕書賜國王龍緞三……普洱茶團四十……正使龍緞、帽緞各一……大普洱茶團二……”乃至整個使團隨從、兵役、水手每人均有不同賞賜。(《饑餓的盛世》)
不過,英國人并不滿足于乾隆皇帝的厚賜,他們順帶偷走了中國的蠶種和茶樹苗。1794年2月28日,馬戛爾尼在澳門寫給印度總督康華里勛爵的信中提及,“我想弄幾株優質茶樹的樹苗,多虧廣州新任總督的好意,我與他一起穿越了中國最好的茶葉種植區,我得以觀察和提取優質樣品。我責成丁維提博士把這些樹苗帶到加爾各答。”
《停滯的帝國》作者佩雷菲特說,“把優質樹苗引入印度,光這一項也就不枉此行了,而且在下個世紀將要百倍地償還這次出使的費用。”
200多年后的今天,印度茶的產量已足以同“茶之故鄉”中國抗衡,不能不令人扼腕。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