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普洱茶與臺地普洱茶的區別和特點:
歷史意義上傳統的普洱茶的含義是以云南古樹喬木大葉種為原料的,普洱茶作為我國的傳統名茶,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在漫長的成長歲月里,普洱茶以自身獨特的品質,滋養了無數的蒼生。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其醫藥保健功能深入研究和發現,普洱茶受到越來越多茶人和社會精英、社會大眾的喜愛,并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隨著普洱茶市場的需求量的增大,自上世紀后期云南開辟了規模化的茶園(臺地)茶,以使普洱茶的產量更大些、采收更方便。但從茶葉內含主要具有轉化價值的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兒茶素等)來看,喬木的古樹茶與茶園的臺地茶的特點不同,存在著最基本的區別:
(1)外形:古樹茶的葉子相對臺地茶壯碩,葉面革質感明顯,葉脈清晰,葉邊齒狀無規律狀,葉背毛少;臺地茶因為是栽培的,葉身比較單薄,葉子裙邊起波浪,葉邊齒狀呈規律性,葉背多毛。
(2)香氣:古樹茶香氣深沉而厚重,停留時間長,臺地茶香氣則飄揚而短暫。
(3)口感:古樹茶會帶來感覺豐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來自高山闊野般的氣息,茶湯的細密度和醇厚度較高、滲透力順暢;而臺地茶讓人感覺口感單薄且有時味會雜些,茶湯的滲透難以讓舌根感到舒暢,有的雖入口時感到霸氣,苦澀味比古茶也重。
(4)葉底:古樹茶沖泡后葉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彈性、柔韌性好;而臺地茶不易舒,質感薄小且脆硬。
(5)韻味:古樹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澀味所化出的甘性讓口腔生津,韻味久留于口腔、喉頭,陳茶的能量釋放得慢些,茶氣的表現也慢慢體現出來,讓人體感覺舒服的指數高。而臺地茶的后度及留存在口腔中的茶味短暫,生津不明顯,韻味短暫,陳茶所含的能量也相對較少且釋放得快,人體口感的舒服程度也偏弱。
(6)潛質:古樹茶因葉子是來自樹根深入土壤的大樹,根部吸收地下的養分多而使葉子具有轉化價值的物質多,潛質空間當然也高;臺地茶來自根部短淺的臺地,所內含的能隨時間轉化的物質稀少,轉化空間也有極限性。
因還有很多在人為因素的關系,致使古樹茶和臺地茶存在著一些“變異”的方面。例如現在有的臺地茶也因肥水充足,氣候等給予的養份好,葉子也很肥大;而有的古樹茶因少有人工管理,順其自然成長,有時生長的葉子也較薄。而人為過度采摘古樹茶,也會造成古樹茶的葉部光合作用的葉子少,根部萎縮,采摘下來的茶青也就有所不同了。
普洱茶不僅是深受世人歡迎的飲品,也是一種減肥健美、能治療多種疾病的好藥,古今中外用其治病者不乏其人。古醫書《本草拾遺》記載;“治瘡痛化膿,年久不愈,用普洱茶隔夜腐后敷洗患處,神效。”《圣濟總錄》稱:“治霍亂煩悶,用普茶一錢煎水,調干姜末一錢,服之即愈。”《驗方新篇》則云:“治傷風、頭痛、鼻塞:普茶三錢、蔥白三莖,煎湯熱服,蓋被臥。出熱汗,愈。”據云南省茶科所提供的資料:1956年,前蘇聯的一位科學家曾將弗氏痢疾桿菌放入普洱茶濃液中,僅20分鐘,所有的細菌均被殺死 。
影響臺地茶葉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有:
A.化學性有害因素。茶葉中的有害化學物質首先來源于農藥、生長調節劑等的正?;蜻`規使用,導致茶 葉中有害化學物質殘留。其次是產地環境污染,如土壤、大氣和水污染,導致茶葉中有毒有害元素和放射性物質殘留;另外,還有茶葉加工、包裝等不當引起的化學物質污染。
B.生物性有害因素。茶葉生產環節多,在生產、加工、包裝、貯藏、運輸和銷售等過程中都有被微生物污染的機會,如生產加工用具和包裝材料等被微生物污染;茶葉在加工過程中放置不當,如將茶葉半成品或成品直接放置在地上造成微生物污染;從事茶葉加工、包裝等工作人員的健康有問題,也可能導致茶葉被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