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原產地,茶文化的發祥地。中國的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遺產之一,它使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得到承傳和再現。中華民族在茶的培育、制造和利用,茶文化的形成、傳播和發展上,為中國乃至世界寫下了光輝的歷史篇章。那么茶以泡飲法來使用到底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呢?
飲茶全葉沖泡法。此法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以來。唐代發明蒸青制茶法,專采春天的嫩芽,經過蒸焙之后,制成散茶,飲用時用全葉沖泡。散茶品質極佳,飲之宜人。為了辨別茶質的憂劣,當時已形成了審評茶葉色香味的一整套方法。在宋代,研碎沖飲法和全葉沖泡法并存。到了明代,散茶制造漸成主流。飲用方法基本上也以全葉沖泡為主。這與今天的飲茶方法很接近了。
縱觀中國的飲茶歷史,飲茶法有煮、煎、點、泡四類,形成茶藝的有煎茶法、點茶法、泡茶法。依茶藝而言,中國茶道先后產生了煎茶道、點茶道、泡茶道三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