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地處皖南深山區,層巒疊翠,云霧繚繞。春夏之際,山花爛漫。老家茶惠云霧雨露,吮蘭草馨香,有了大自然的靈氣,久飲不淡,令人愛不釋手。
當夜,天空飄起了霏霏細雨,我便泡杯新茶,雨窗小啜,思緒隨著茶中煙霧裊裊升起,又緩緩飄散開去,融入到窗外的竹影雨意之中。
老家的房屋是典型的徽派瓦屋,白墻黛瓦翹檐。“清明時節雨紛紛”,窗外一片朦朧,連綿的群峰隱在雨幕里。雨點撒落在院內的樹葉上,也啪啪地敲著屋頂的瓦片,在瓦槽中匯聚起來順流而下,形成連綿的線柱,擊在門前的臺階上,驅走了冬天的沉寂。
雨有詩意,茶能消俗。人到中年,除了聽雨,聽茶也是一種樂趣。撮一小撮新綠放入杯里,注入熱騰騰的山泉水,沸水泡新茶,只一眨眼的功夫,就發出了輕柔的聲音。茶是人類最親近的草木,它是大自然為我們帶來的使者,它輕輕地歌吟,為我們帶來歡樂,它別無要求,唯一的希望,是讓我們能夠靜下心來,在某個夜晚聽到它的歌聲……
心無雜念,玩賞著杯中的尤物,傾聽雨聲、茶聲。江南春景就在眼前了——草長鶯飛,蔥綠的茶園里,云霧之間飄逸著采茶女的身姿。她們素手纖指正在采摘綠色的希望。正是這經她們摩挲的新芽,放入小小的杯中,經沸水的洗禮,片刻間就演繹出了一幕同時爆發與消融的情景,讓我領略到了“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最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的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