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故鄉,經過漫長的歷史跋涉,現在茶已經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扎下了根,茶葉已經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下面與大家分享我國茶的一些基本知識,知道了這些才敢說真的懂中國茶!
「茶文化貫穿古今」
1、神農時代:5000年以前,神農時代利用生葉煮著喝,把茶葉拿來當藥用。
2、西周、東周:3000以前,開始人工栽培茶樹,當菜食。
3、秦代:2300年以前,開始當茗飲,調煮,羹飲。
4、漢代:
西漢:2000年以前,開始商業化,成都成為我國茶葉最早的集散中心。
東漢:1500年左右,開始制作茶餅,以便運輸。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經濟、文化的影響;陸羽《茶經》的倡導;僧道生活和茶為教事吸收的影響,氣候條件也有得于茶業的發展。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藝的改進;水質的講究;斗茶。
7、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拿來當藥用。
8、明代:據今600多年,黃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藝相繼形成。
9、清代:300年以前,中國茶風靡世界,獨步世界茶市,當時出口茶葉的只有中國,工藝以烘青和炒青為主,制作了烏龍茶、紅茶、黑茶、花茶、綠茶、白茶。
10、近代:
1846年-1886年是中國茶葉的興盛時期(茶園面積不斷的擴大,茶葉產量迅速增遞,有力的促進了對外貿易發展)。
1886年-1947年,是中國茶葉生產的衰落時期(政治、經濟方面、國際茶葉市場競爭失?。?。
1950年-1988年,是中國茶葉生產的恢復發展時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視,大力恢復舊茶園,建立新茶園,改進新品種,推行科學種茶,茶葉經濟走向穩定發展之路。使得茶葉生產量居世界第二位。
「利用茶的三個階段」
1、藥用:發現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時期,我國第一部藥物專著《神農本草》中就有“神農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做藥用,生嚼內服,清熱,外敷消炎解毒。
2、食用:從生嚼到煮食,茶葉可以和糧食一起煮“茶粥”,“羹印”,或者灼煮,撈起,加調料。今云南基諾族仍有“涼拌茶菜”。
3、飲用:飲用源于食用,飲茶比喝白水解渴。牧區將茶摻入牛奶共飲,少數民族地區有擂茶和打油茶。
「飲用茶的三個階段」
1、唐代煮茶法:煮茶前,先把茶葉碾成粉末,燒開水后將調料放入,再將茶粉撒入鍋內。飲用時,趁熱將茶渣和茶湯一起一起喝下去,謂之“吃茶”。
2、宋代點茶法:即用開水沖泡茶粉,并用茶攪拌后飲用,今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3、明代泡茶法:明代改為整葉茶沖泡,為現代泡茶的開端。
「泡茶四心」
耐心:等待水沸的耐心
細心:泡好一杯茶的細心
專心:沏茶時心無旁騖,一顆心,一杯茶
靜心:靜心品茶,方得始終
「泡茶七忌」
一不如法:不知沖泡之法;
二惡具:茶具與茶不配,或茶具不干凈;
三主客不韻:主人和客人的素養,雅致不夠;
四冠裳苛禮:為官場而應酬;
五葷肴雜味:喝茶之時切忌混雜葷食之物;
六忙冗:品茗之時忙于它事,無心喝茶;
七壁間案頭多惡趣:茶室臟亂不堪。
「茶之貴」
泡茶之貴在于潔,茶性之貴在于純;
茶禮之貴在于敬,制茶之貴在于精;
茶商之貴在于誠,茶友之貴在于淡;
茶事之貴在于和,品茶之貴在于靜;
采茶之貴在于時,茶人之貴在于真。
「茶之性」
紅茶甘美醇厚,花茶郁美香濃,綠茶宜人清新,青茶變化多樣,黑茶厚實濃郁,黃茶甘甜清香,白茶爽滑清淡。
「茶客」
廣西人喝茶看重的是口感,潮汕人喝茶看重的是感情,廣州人喝茶看重的是生活,重慶人喝茶看重的是熱鬧,北京人喝茶看重的是貴氣,福建人喝茶看重的是茶藝,成都人喝茶看重的是閑適,上海人喝茶看重的是腔調,杭州人喝茶看重的是詩意。
「茶告訴我們的道理」
普洱——縱使時光逝去,青春不再,但是生命仍然歷久彌香,回憶之時,往往能成為自己心中之經典。
抹茶——馥郁濃烈的香氣是自己一直以來默默的付出,不求聞名遐邇,但求靜心一世。
烏龍——耐得住無人問津的寂寞,經得起千錘百煉的考驗,在三千世界中擁有自己獨特的氣質。
紅茶——心胸寬廣,所以才能海納百川,在這繁華塵世之中,靜靜等待知心之人。
「茶之養生」
茶香通竅:泡一杯清香甘甜的茶,清香之氣經耳鼻,入大腦,使腦中繁雜之緒恢復平靜,靜心品之,怡然自得。
茶味養膚:人有不同,自然對應不同的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性味歸經,飲用方法、飲用時間得當,不僅可讓皮膚煥發光彩,還可益于身體健康。
茶性清心:泡茶修身養性,品茗感悟人生百態,在茶之中細品人生真諦。
「茶與友」
明朝張源的《茶錄》中記載:飲茶以客少為貴,客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
所以謂之:獨啜曰神,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茶中眾生」
種茶之人,謂之茶農;
賣茶之人,謂之茶商;
評茶之人,謂之茶師;
品茶之人,謂之茶客;
茶聚之人,謂之茶友;
營茶之人,謂之茶人。
「六大茶書」
《茶經》 (作者:陸羽)
《煎茶水記》(作者:張又新)
《品茶要錄》(作者:黃儒)
《大觀茶論》(作者:趙佶)
《茶具圖贊》(作者:審安老人)
《續茶經》 (作者:陸廷燦)
「茶區分布」
中國四大茶區
中國作為茶葉大國,茶區東起臺灣東部海岸,西至西藏貢茶場,南至海南島榆林海港,北到山東榮城市,包含西南、華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區。
1、西南茶區:西南茶區是中國最古老的茶葉產地,包括云南、貴州、四川、西藏東南部地區。中國的外銷碎茶和邊茶大多數產自這里,也是高檔綠茶、普洱茶和花茶的主要產地。
2、華南茶區:華南茶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等地,很多名茶,如鐵觀音、大紅袍、鳳凰單叢、六堡茶、西山茶等均產自這一茶區。
3、江南茶區:江南茶區以長江為界線,從長江抵達南嶺,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茶樹以灌木型為主,是質優高檔綠茶的集中產區,如西湖龍井、碧螺春等,在中國茶區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
4、江北茶區:江北茶區從長江向北,直抵信陽,從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蘇北部,包括陜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蘇北部等地區,該茶區以生產綠茶為主,茶樹均為灌木型中小葉種,生產的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陽毛尖、紫陽毛尖等。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