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禮儀之邦,禮儀是表示尊敬的禮節(jié)與儀式,習茶不主張繁文縟節(jié),但和諧的禮儀動作始終貫穿其中。一般不用動作幅度很大的禮儀動作,而采用含蓄、溫文爾雅、謙遜、誠摯的禮儀動作。
習茶者首先要靜,盡量用微笑、眼神、手勢、姿勢等示意,不主張用太多的語言客套。習茶者還要求穩(wěn)重,因此必須調(diào)整好氣息。如小小的伸掌禮,動作輕柔而表達清晰,行禮者必須掌握好用力的分寸,氣韻凝于手掌心,含而不露。
儀容儀表:
化妝:整體化淡妝,根據(jù)個人唇色選擇合適的唇膏,但要避免鮮艷顏色。必須涂抹粉底,眉毛根據(jù)眉形選擇。長發(fā)盤起無碎發(fā),干凈利落,無碎發(fā)。
手部:不涂抹有顏色的指甲油,指甲長度不超過手指自身長度,保證全身無異味,不抹帶氣味的護膚品及香水。
正立站姿:
a、頭正,雙目平視,嘴唇微閉,下頜微收,面部平和自然。
b、雙肩放松,稍向下沉,身體有向上的感覺,呼吸自然。
c、軀干挺直,收腹,挺胸,立腰。
d、雙臂放松,自然下垂于體側(cè),手指自然彎曲。
e、雙腿并攏立直,兩腳跟靠緊。
f 、頭部與脊椎平直,平視前方,雙手虎口交叉,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置于腹部。
行姿:
以正確的站姿為基礎(chǔ),行走時,應(yīng)上身挺直,頭部端正,下頦微收,兩肩齊平,挺胸、收腹、立腰,雙目平視前方,精神飽,表情自然。
行走時腳步須成一直線,上身不可搖擺扭動,以保持平衡。同時,雙肩放松、下頜微收,兩眼平視。并將雙手虎口交叉,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置于腹部,以免行走時擺幅過大。
伸掌禮:
表示“請”與“謝謝”,主客雙方均可采用。兩人對面時,均伸右掌行禮對答;兩人并坐時,右側(cè)的一方伸右掌行禮,左側(cè)的一方伸左掌行禮。
伸掌的姿勢:將手斜伸向所敬奉的物品旁邊,四指自然并攏,虎口稍分開,手掌向內(nèi)凹。手腕要含蓄用力,動作不輕浮。行伸掌禮時應(yīng)欠身點頭微笑,一氣哈成。
退位禮:
若要離開茶臺,先向后退三步,再轉(zhuǎn)身離開。
正面坐姿:
端坐椅子中央,雙腳并攏,上身挺直,雙肩放松,頭正,下頜微斂;眼睛平視,面部表情自然。女性雙手虎口交握,搭放在雙腿中間或置于胸前或桌沿。
請茶禮:
上身正直,四指并攏,手掌彎曲,上傾15°,行草禮。
鞠躬禮:
根據(jù)行禮的對象分為:草禮15°(用于泡茶示意)、行禮45°(用于問候歡迎)、真禮90°(用于正式場合)。
從左到右:草禮、行禮、真禮
寓意禮:
長期的茶事活動中形成的一些寓意美好祝福的禮儀動作。一般不用語言,賓主雙方就可以進行溝通。
鳳凰三點頭:用手提水壺高沖低斟反復(fù)三次,寓意對來賓的致意,以表示歡迎。
雙手內(nèi)旋:在進行回旋注水、斟茶、溫杯、燙壺等動作時,單手回旋,右手應(yīng)按逆時方向,左手按順時方向動作,寓意“來來來”,表示歡迎。
淺茶滿酒:斟茶時只需七至八分即可,寓意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有欺客之意。
叩手禮:
主人斟茶時賓客用手指叩擊桌面,寓意“謝謝”,“叩手”音同“叩首”。
壺嘴側(cè)置:水壺、茶壺嘴不能正對賓客,否則表示請客人趕緊離開。
中國茶道的修養(yǎng)方法是“立于禮”。
《禮記》云:“禮者,因人之情而為之節(jié)文”。禮,就是順應(yīng)人情而制定的節(jié)制標準。茶道順應(yīng)了“人情”而立禮,個體憑借天然具備的“人情”而產(chǎn)生共振效應(yīng)而立于禮。讓我們在行禮中,恭敬他人,溫暖他人。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