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知識入門引言
一個剛喝普洱茶的人通常被稱為“小白”,小白就是“懂得不多,但又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的意思。度過小白期,需要梳理一些基本的概念,解決一些基本的問題。比如:
什么是普洱茶?
普洱茶是云南某些地方的特產嗎?
為什么云南出產的這類茶葉才叫普洱茶?
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那么,生茶和熟茶有什么區別?
哪些特定的地域盛產普洱茶?
普洱茶為什么有小樹茶、大樹茶、古樹茶的區分?
知名的普洱茶企業有哪些?
流傳深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普洱茶產品有哪些?
……
除了攻克一些基本的知識和概念。認識普洱茶,還要邊喝邊學。挑選一餅生茶、熟茶,挑選一個代表性的規格包括餅茶、磚茶、沱茶等,循序漸漸,逐一進步。
普洱茶知識進階建議
茶飲文化,一為茶,二為文化。
了解茶,了解地域特點,依據自身興趣和知識結構,可以從植物學、民族學、社會學、經濟學等角度深入,找書本學習。每一個學科角度深入,必將牽涉到其他學科,依照興趣,循序漸漸,從而不至于無聊,最終達到庖丁解牛的功效,最終由一盤散沙抓攏,取得大成。
二為文化,這里說的是小文化,也就是茶飲圈子,了解普洱茶這一特定圈子的歷史沿襲,廠與廠的關聯,產品與產品的對比,人與人的關聯,事件與事件的關聯等。
新時代普洱茶人群價值觀是什么?
剛接觸普洱茶的年輕人,總是帶著偏見入門的,這很正常。
是不是一群事業有成,有時間,有錢,上了年紀的人才能喝茶?答案是否定的。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飲文化作文一種物質和精神合一的文化,越來越受到普羅大眾的喜愛。
特別在中國這樣一個食品安全越來越被關注,但越來越屢屢出問題的社會,茶葉,作為一種健康的訴求端口,已經成為現代人少有之安慰。
這是一種老少咸宜、男女不拘、無關階層、有文化或者沒文化,都可以嘗試和喜愛的飲品。
普洱茶的國家標準定義
2003年3月1日實施的《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標準》中,規范了普洱茶的定義: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區域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后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外形色澤褐紅;內置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這個定義包括了一下四個內容:
一、普洱茶的產地是云南省一定區域;
二、普洱茶采用的原料是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
三、普洱茶的加工工藝是獨特的后發酵工藝,包括了自然后發酵工藝和人工渥堆后發酵工藝兩種;
四、普洱茶的理化指標必須符合《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標準》,即外形色澤褐紅;內置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2008年6月17日國家出臺了新的普洱茶國家標準,并于2008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個國家標準給普洱茶的定義是:
普洱茶國家標準所指的是,普洱茶必須以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并且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藝制成。由國家質檢總局規定的普洱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是: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紅河州、文山州、普洱市、西雙版納州、大理州、保市、德宏州、臨滄市等11個州市所屬的639個鄉鎮。非上述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地區生產的茶不能叫普洱茶,云南茶企業到上述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外的地區購買茶箐,以此為原料做成的茶也不能叫普洱茶。
普洱茶五大產區及知名山頭
盛產普洱茶的主要是三個產區:版納、普洱、臨滄。再下放知名的中產區為勐海、易武、勐庫、景邁等。
一、西雙版納州茶區
勐臘縣(瀾滄江內古六大茶山)
1、古慢撤也稱易武正山(麻黑、落水洞、刮風寨、彎弓等)[易武鄉]
2、蠻磚(曼莊、曼林、曼遷等)[象明鄉]
3、革登 (值蚌、新發等)[象明鄉]
4、莽枝(秧林、董家寨等)[象明鄉]
5、倚邦 (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象明鄉]
6、攸樂 (亞諾、龍帕山等)[基諾鄉歸屬景洪巿]
勐海縣 (瀾滄江外)
7、布朗山(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等)[布朗山鄉]
8、賀開 (邦盆老寨、廣別老寨、曼弄老寨等)[勐混鎮]
9、南糯山(半坡老寨、南拉老寨、撥瑪等)[格朗和鄉]
10、帕沙茶(帕沙老、新、中寨等)[格朗和鄉]
11、關雙茶(曼帕、曼懷等)[勐滿鎮]
12、娜卡茶 [勐宋鄉]
13、保塘茶(保塘新寨、保塘舊寨)[勐宋鄉]
14、曼糯茶 [勐往鄉]
15、巴達山茶(章朗、曼邁等)[西定鄉]
二、普洱市茶區(原思茅市)
瀾滄縣
16、景邁山茶(芒景、景邁)[惠民鄉]
17、邦崴茶 [富東鄉]
18、東卡河茶 [東朗鄉]
19、帕賽茶 [文東鄉]
寧洱縣
20、困鹿山茶(野生古茶) [寧洱縣]
21、新寨茶 [磨黑鎮]
景谷縣
22、苦竹山茶 [ 景谷鄉]
23、文山頂茶 [ 景谷鄉]
24、黃草壩茶 [ 正興鎮]
25、秧塔大白茶 [民樂鄉]
墨江縣
26、迷帝茶 [新撫鄉]
27、景星茶 [景星鄉]
鎮沅縣
28、老海塘茶 [田壩鄉]
29、馬鄧茶 [者東鎮]
30、千家寨 [九甲鄉]
31、老烏山茶 [按板鎮]
32、茶山箐茶 [田壩鄉]
33、大麥地茶 [者東鎮]
景東縣
34、老倉福德茶 [安定鄉、文龍鄉]
35、金鼎茶 [林街鄉、景福鄉、東鎮]
36、漫灣茶 [漫灣鎮]
37、哀牢山西坡茶 [花山鄉、大街鄉、太忠鄉、龍街鄉]
38、御筆茶 [錦屏鎮、文井鎮]
38、微信喫茶去
江城縣
39、田房茶 [國慶鄉]
40、博別茶 [國慶鄉]
孟連縣
41、臘福茶 (臘福古茶、臘福大黑山野生茶) [勐馬鎮]
42、芒中茶 [娜允鎮]
三、臨滄市茶區
雙江縣
43、冰島茶(南帕、地界、糯伍、壩歪等) [勐庫鎮]
44、大(小)戶賽茶(勐庫種茶)[勐庫鎮]
45、大雪山系野生茶
46、壩糯茶
47、公弄茶
47、微信喫茶去
云縣
48、白鶯山茶(本山茶、二嘎子茶、黑條子茶)[漫灣鎮]
49、茶房茶 [茶房鄉]
臨翔區
50、邦東茶 [邦東鄉]
51、東旭茶 [邦東鄉]
52、昔歸茶 [邦東鄉]
53、無量山系古樹茶
鳳慶縣
54、香竹箐茶 (大山茶)[小灣鎮]
55、平河茶 (本山茶)[大寺鄉]
永德縣
56、忙波茶
57、糯掌茶
耿馬縣
58、大黑山系野生茶
四、大理白族自治州茶區
云龍縣
59、大栗樹茶 [寶豐鄉]
南澗縣
60、公郎茶 [公郎鎮]
61、無量山系古樹茶
五、保山市茶區
昌寧縣
62、莽水茶 [莽水鎮]
騰沖縣
63、高黎貢山系生態茶
云南普洱茶十大名寨
(無權威官方版本,只做參考)
1.老班章
自古以來,老班章村民沿用傳統古法人工養護古茶樹,遵循民風手工采摘鮮葉,土法:日光曬青,時至今日,老班章普洱茶是云南省境內少有不使用化肥、農藥等無機物,是純天然、無污染、原生態的茶葉產地。老班章普洱茶,茶氣剛烈,厚重醇香,霸氣十足,在普洱茶中歷來被尊為“王者”、“茶王”、“ 班章王”等至高無上的美意
老班章茶的地位,在云南普洱茶中好比大紅袍在福建烏龍茶中的地位。老班章講究所謂的茶氣,純正血統的老班章茶氣是普洱茶中茶氣最足的一款茶品,其特點是茶的苦味、澀味最重回甘效果持久、湯色鮮亮、葉底柔軟、勻稱、略帶蜜香。香氣純正濃厚、平穩、滋味濃烈,有化痰、喉潤、兩頰生津作用
老班章的村民或許是在中國農民行列最懶惰的,按常理來說他們應該在高價時多種一些樹茶,畢竟這和經濟利益有關。但他們偏偏不關心,就關心喝酒,喝完后就睡。今天賣了茶錢,一個星期花完。基本是很滿足眼前的,但他們也是幸福的。就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我們今天還能喝到多數是古樹茶,而不是小樹茶
老班章一路走過來,當地的村民是很意識的,他們滿足眼前,不讓外地茶入內,不和生意人妥協等等,才有了今日。一年50噸的產量,一年幾千萬的收入,這些已經足夠了。要做的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堅守他們民族的底線。如果不做假也是一種信仰,那我們真該尊敬他們。
特點:茶氣霸道,苦味入口即化,嘴里持久甘甜且香氣高遠,裊裊不絕,茶湯一入口,強烈的香氣就貫穿始終。與香氣同樣強烈的是苦味,霸道而強大陽剛。但這種苦多集中于舌面,瞬間化開后兩頰生津,水路順滑,回甘,喉韻處處彰顯個性。
2.那卡
那卡古樹茶是勐宋茶區最具代表性的茶,是勐海縣勐宋鄉大曼呂村委會的一個拉祜族寨子。位于滑竹梁子山的東面,那卡寨子以出產品質上好的古樹茶而被人們所認識。全寨有600多畝成片古樹茶園,其茶樹齡在300-500年之間。
那卡茶在大范圍劃分上屬于勐海勐宋茶區,勐宋茶區的喬木老樹茶以保塘的最粗大,以那卡的最著名。那卡茶沒有“布朗山”的苦更沒有“帕沙茶”的澀,香氣高過冰島茶口感卻相近,但茶底沒有冰島細嫩;那卡茶經久耐泡且回甘生津強烈而明顯。那卡的竹筒茶也很有名氣,那卡拉祜人做的竹筒茶,在清代就聞名遐邇,每年都要上貢“車里宣慰府”。
特點:山野氣較強,杯底留香較好,苦澀較顯,苦又更突出,湯中帶甜,回甘較快較好,湯較飽滿,茶香純正。
3.冰島
冰島古茶園是云南大葉種茶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云南大葉種之正宗”,冰島茶的種植范圍主要是在臨滄市雙江縣勐庫鎮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島村、公弄村和大中山等地。
它是典型的勐庫大葉喬木樹,長大葉、墨綠色,葉質肥厚柔軟、茶香濃郁,非常獨特,它是勐庫茶的極品、也是云南普洱茶的極品。絕對是值得高端收藏的極品。茶的種植范圍主要是在臨滄市雙江縣勐庫鎮大雪山中下部的冰島村、公弄村和大中山等地方。
特點:冰島古茶兼具東半山茶香高味揚、口感豐富飽滿,甘甜質厚及西半山茶質量氣強之長,茶氣強而有力,氣足韻長。冰島古茶入口苦澀度低到幾乎沒有感覺,但香氣咄咄逼人,古茶應有的沖擊力會從舌根緩緩向前延伸。香甜的茶湯會從口腔上顎一直彌漫到整個鼻腔,經過喉嚨會有絲絲涼氣。冰島茶的力量總體來講集中表現在舌面的中后部,兩頰生津不斷。
4.刮風寨
刮風寨古樹茶(氣,香,味,韻)都具有,基本代表了好普洱茶的高標準。有的茶友說茶氣足,是指苦味,這是不可接受,也是片面的。氣,更應該體現在內,就是喝下茶后整個身體感覺有點微熱,當然不是全部都有。無法用一個科學數據來衡量。
以上所言,只是茶氣的”外氣“,刮風寨更為迷人之處在于“內氣”,內氣者,不是以口鼻欣賞,而是以身體感知。這一點,練氣功者、中醫、出家人和不嗜葷腥的最容易感受,普洱茶歸肺經脾經,品飲時,丹田手足微微生熱發汗,甚至有如練氣功時得氣的感覺;某種程度上,普洱茶真正迷人之處,在于內氣;而內氣,由于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感受的程度也不盡一樣,但對內氣的深入探討,似乎從中醫理論更能解釋清楚。
特點:甜醇中含天然濃郁的蜜香,柔滑細膩中藏著強勁卻內斂的茶氣,苦澀而含蓄,喉韻綿延悠長。尤以后期變化之美見長,新茶初品甜味當先,喉韻深,香氣足,后期變化湯水厚實,滋味飽滿,苦底和澀味退去,陳香之韻漸出。
5.彎弓
彎弓是這幾年才被人們漸漸地認識,長時間的沉寂,讓這片茶樹躲過最瘋狂的搶采,留住了那悠遠的古韻。彎弓大寨曾是古曼撒茶區的核心區域。據當地老人說,清咸豐年以前,漫撒山村密集,人口過萬,彎弓大寨和曼撒老街曾是易武茶山最興旺的兩個寨子,僅從彎弓大寨關帝廟的殘垣斷壁就可以預想當年的繁華。后來,彎弓大寨逐漸衰落,漸漸淡出茶人的視線。
特點:湯色金黃璀璨,柔和,滋味粘稠飽滿,獨具魅力的原始森林芳香,回甘生津較好,回甘生津一直延續,喉韻綿延悠長。具有較強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6.昔歸
昔歸,臨滄邦東鄉邦東行政村,乃山區。昔歸古茶園多分布在半山一帶,混生于森林中,古樹茶樹齡約200年,較大的茶樹基圍在60~110厘米。昔歸茶,屬邦東大葉種,因為當地的習慣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兩季,所以茶樹保護得比較好,茶質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
昔歸茶以獨有的香氣讓喜歡普洱茶友愛不釋手,優點是泡出來生津持續不斷。昔歸茶內質豐富,香氣高銳,茶氣強烈,滋味厚重,強烈的回甘與生津,且口鼻留香持久,柔和甜美,清澈的冰糖韻。
特點:內質豐富十分耐泡,茶湯濃度高,滋味厚重,香氣高銳,茶氣強烈卻又湯感柔順,水路細膩并伴隨著濃強的回甘與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7.麻黑
麻黑是易武著名茶山之一,麻黑茶又是易武普洱茶中最具韻味的茶。
普洱茶之所以有今天的名氣,麻黑茶功不可沒,特別是在生茶領域獨樹一幟。然而時到今日麻黑茶的混亂也給市場帶來一些不良影響。現在我們關注的是純度,有多純,因為這是后續存放的價值體現!
易武茶的靈氣在于后期陳化中回生,通俗的說就是“越放茶氣越足”,整個茶底韻的指標在上升目前茶友的認知是易武茶溫柔,這是表象的,因為現在的研究表明,明前春茶不溫柔;柔是因為茶料偏春尾,或是夏茶,或是混雜的茶。后期陳化后依然是淡,這或許就是目前易武茶的寫照吧因為大家都想做便宜的易武茶,所以近幾年沒有出過什么經典的麻黑茶。
特點:麻黑的茶氣和香味沒有刮風寨的高揚,醇厚飽滿,湯色黃亮,柔中之美,所以算是易武茶中的老二排行。易武茶香揚水柔,而麻黑茶更以陰柔見長,江內茶中之上品。湯糯、柔、清、雅,花果香.早春香氣極好,留杯時間長,湯色油光透亮,口感寬廣飽滿,柔中帶剛,綿密,細膩,韻致精深,香氣高揚平衡中正厚重,葉底彈性好厚實。
8.景邁
景邁大寨村坐落在景邁、芒景萬畝古茶園內。景邁山有10多個自然村組成了占地面積2.8萬畝的景邁山萬畝古茶園。
干茶:茶青顏色青綠,條索較短,內質豐富,有效成分平衡,無農殘,是真正意義上的“天然有機”茶。
景邁茶是以香氣著稱,苦弱澀強,景邁茶屬澀底茶,苦味有但不強,是澀味較為明顯,干茶就有十分明顯的花香蘭香,景邁古樹茶入口澀味化的很快,回甘也很快。
由于與森林混生,具有強烈的山野氣韻,是喬木古樹茶中山野氣韻最明顯的古茶之一,而且還具有特別的、濃郁的、持久的花香。蘭花香是景邁茶獨有的香。
特點:剛柔并濟,香氣高揚持久,湯質醇滑,上顎中后段的清甜略帶花蜜香為其特色,與舌面中段甘韻表現佳,回甘持久,生津強烈,喉韻密香甘潤綿長。“冷杯香”是景邁茶最明顯的屬性特點。
9.曼松
真正的“曼松貢茶”產量并不多,嚴格意義上的“曼松貢茶”古樹屈指可數。倘若你花高價買到正宗“曼松貢茶”,那就要恭喜你,很有茶緣。
曼松原屬倚邦區第一鄉轄區內,歷史上,有曼松老寨,居住著香唐族,善種茶,由于曼松茶的品質好,被列為貢茶,“年解貢茶100擔”,曾因貢茶而名,聲譽遠播,不僅給當時的倚邦區帶來了榮耀,而且促進了當地的茶葉產銷,,每年曼松貢茶產量極為稀少,根據當地老百姓說年產不過10來公斤在普洱中是頂級精品。
曼松茶園茶樹的稀有:正宗曼松茶數量很少,年產量也就是200公斤左右,其中春茶僅40公斤左右,都說物以稀為貴,那自然是稀有的了。曼松茶園為曼松的王子山、背陰山,還有一處是靠近曼臘的一個傣族寨子附近(數量都偏少)。
曼松王子山的神秘色彩(兩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傳說:曼松有一座有名的“王子山”,但卻有兩個傳說。當地公開的傳說是:清康康熙年間,吳三桂剿滅南明李定國,南明家族逃散時,一位16歲少年在家仆幫助下,避開官兵追殺,逃往曼松投靠貢茶王之孫。貢茶王的孫子一家為掩護該少年,對外謊稱其是“患怪病的義子”,舉家遷往四家寨避難。16歲少年死后,貢茶王之孫才向曼松人公開其真實身份:該少年是南明王朱由榔的王子,并帶村人將其埋在山頂,還為王子墳挖了防護溝。此山便被稱為“王子山”。
第二個版本的傳說:南詔國王從始祖細努邏到最后一代舜化止,前后經歷165年,歷十余代王。南詔國統治范圍廣及今云南全境和貴州、四川、西藏,以及越南、緬甸的部分土地,必然派出使臣管轄各地。今曼松所在的象明彝族鄉,在南詔時,不屬于最邊遠的地區。導致南詔覆滅的鄭買嗣(南詔權臣),從通海、元江一帶發兵,南詔王子逃難的路線應該是從景東、普洱到倚邦,順河谷南逃至曼松的彝族聚居區。
特點:甜潤,喝的時候口里很甜,喉頭很甜,茶氣足而暖,只要喝一點點,身體就會發熱,是其它茶山遠遠比不上的。
10.老曼峨
老曼峨寨可以說是整個布朗山最大、最古老的布朗族村寨。老曼峨的茶很苦,當地人將老曼峨乃至整個布朗山茶區從老曼峨引種繁衍的茶稱為苦茶。這里也有一些與苦茶相對應。
普洱茶術語解釋100條
1、普洱生茶:是指以云南大葉種曬青茶葉為原料直接壓成餅、沱、磚(餅茶、磚茶、沱茶)等形狀的各種茶品的統稱,不壓制的稱曬青毛茶。
2、普洱熟茶:是指以云南大葉種曬青茶葉為原料,經過渥堆發酵后壓制成型,稱為熟餅、熟沱、熟磚。渥堆發酵過程中的緊結塊叫茶頭。
3、喬木型茶樹:有明顯的主干,分枝部位高,通常樹高可長至3~5米以上。
4、灌木型茶樹:沒有明顯主干,分枝較密,多近地面處,樹冠短小,通常可長至1.5~3米。
5、半喬木型茶樹:在樹高和分枝上都介于喬木型茶樹與灌木型茶樹之間。
6、野生茶樹:指沒有被人類栽培馴化過的茶樹,存在于天然林和開發過的天然林中,與栽培茶種有親緣關系的茶組植物。
延伸閱讀:早期經人工馴化過后的栽培型茶樹,在后期被長期放荒無人管理的稱之為荒野茶,不能稱之為野生茶。
7、臺地茶:泛指最近幾年或幾十年由政府推廣種植的茶樹,多密植于較低矮平緩的茶園,茶樹較矮,種植密度高,相對茶葉的產量也高。臺地茶因為集中種植,可節省人工,相對較好管理,如修剪、施肥、噴藥等在臺地茶管理過程中很常見。
8、古樹茶:普遍認為樹齡在百年以上的茶樹的茶葉都可稱作“古樹茶”,八九十年左右的稱為“老樹茶”。
9、山頭茶:以某個特定山頭或村寨命名,所以也叫村寨茶,比如老班章、冰島、昔歸、易武等山頭或村寨。
10、大樹和小樹:在普洱茶知名的山頭或村寨中,當地茶農一般根據茶樹的大小,也就是樹的高低和主干的粗細來分為大樹和小樹。通常大樹樹齡長,鮮葉價格高;小樹低矮,樹齡較短,鮮葉價格自然相對便宜。大樹茶和小樹茶都屬于山頭茶,但不屬于臺地茶。
11、生態茶:茶樹生長在良好的無污染的生態環境里,按照綠色食品的標準全程控制生產過程的茶葉叫做生態茶,喝之對人體有益無害。
12、有機茶:是一種無污染、純天然的茶葉。按有機農業的方法進行生產加工的茶葉。在其生產過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化學食品添加劑等物質生產,并符合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LFOAM)標準,經有機(天然)食品頒證組織發給證書。(荒坡茶、無公害茶、綠色食品茶略)
13、大葉種茶:是在云南特殊生態環境條件下生長繁衍的具有自身獨特個性的栽培品種,分為喬木、小喬木等類型。代表性品種可以分為群體種、無性系品種兩個大類。“群體種”主要是:鳳慶種、勐庫種、勐海種。“鳳慶種”:以臨滄市鳳慶縣為中心,主要分布在云縣、永德、鎮康、臨滄、昌寧、保山、騰沖、龍陵、德宏等地。“勐庫種”:以臨滄市雙江縣為中心,主要分布在雙江、臨滄、滄源、耿馬、瀾滄、墨江、孟連、西蒙、景谷、景東、鎮源等地。“勐海種”:以西雙版納勐海縣為中心,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思茅市。云南大葉種的另一類代表性品種,以無性繁殖方式選育出來的云南大葉種的后代,主要有:云抗43號、長葉白毫;云抗10號、云抗14號:云梅、云瑰、矮豐等;云選9號、云抗37號。(中葉種茶,小葉種茶略)
14、普洱春茶:根據二十四節氣立春至立夏期間所采摘加工茶為定義。春茶有“明前茶”“雨前茶”“春尾茶”之分。春茶具有色澤油潤、香氣馥郁、滋味濃厚回甘、葉底柔軟厚實的優點。還有一般春茶都比較肥壯重實,毫毛較多,葉片脈絡細密,葉緣鋸齒不明顯。
延伸閱讀:明前茶是指清明節以前生產的春茶,統稱早春茶。明前茶分有頭撥茶和二撥茶。“頭撥茶”是一年中第一次萌發第一次采制的春茶,“二撥茶”是第二次抽芽后采制的春茶。雨前茶即“谷雨”節以前采制的春茶,又叫“春中茶”。“谷雨”至“立夏”所采的茶葉,叫“春尾茶”。
15、普洱夏茶:根據二十四節氣立夏后至立秋前所采摘加工茶為定義。夏茶外形一般都是葉片輕飄寬大,嫩梗瘦長,對夾葉多,葉脈較粗,葉緣鋸齒明顯。
16、普洱秋茶:是二十四節氣立秋至白露之間采摘加工的茶,云南又叫“谷花茶”、白毫纖細富光澤,葉條色微黃,內質較夏茶為佳。普洱秋茶、普洱谷花茶的湯色、滋味間于春茶和夏茶之間,香氣飄揚,葉底柔軟常有銅綠色。葉片輕薄瘦小,對夾葉較多,葉緣鋸齒明顯。
17、普洱冬茶:是在二十四節氣白露以后所采制茶葉統稱為冬茶,又叫“底茶”。白毫光亮,葉條枯黃少油潤,多宿葉,內質滋味較淡薄。舊時很少采摘。云南除低熱地區有少量采摘外,大部分茶區幾乎不產冬茶。
18、純料茶:只有相對的純料,沒有絕對的純料,所以提到純料茶一定要加個范圍,比如:勐庫純料,勐庫冰島純料,勐庫冰島百年古樹純料,勐庫冰島百年古樹頭春純料等,其中目前純料的極致認為是同一棵古茶樹,同一次采摘,同一次單獨制作而成的單株茶。
19、拼配茶:又稱混合調配茶、調配茶、混合調制茶等,是為了保持茶葉風味與品質的穩定,而將幾種不同的茶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茶。用以拼配的可以是不同茶園、不同產地、不同國家的同一種茶,或是不同種類的茶,多為紅茶。普洱茶熟茶的拼配是根據茶葉各花色等級的質量要求,將不同級別、不同篩號、品質相近的茶葉按比例進行拼和,使不同篩號的茶葉相互取長補短、調劑品質、提高質量,保證產品合格及全年產品質量的相對穩定。
20、螃蟹腳:是一種寄生在樹齡較高的喬木茶樹上的寄生物。它的顏色是綠色(但采摘曬干后變成棕黃色),形狀像螃蟹的腳。有股濃濃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種有機物,營養價值很高,可做藥用,用于消炎、治療胃病、糖尿病效果較好。
21、古六大茶山:易武、倚邦、革登、莽枝、蠻磚、攸樂。
22、六大茶山(新):布朗、巴達、南糯、南嶠(勐海)、勐宋和景邁。
23、日凋:也稱日光萎凋,即茶葉剛采摘下來,在陽光下曬干到一定程度。近代也有用熱風萎凋的。
24、攤涼:散失鮮葉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過程中有一些香氣物質形成。
25、殺青:普洱生茶的加工原料是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曬青毛茶多采用鍋炒殺青,因大葉種含水量高,殺青時必須悶抖結合,使茶葉失水均勻,高溫快速鈍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發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條。
26、揉捻:破碎茶葉細胞,保證茶汁在沖泡時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據原料老嫩靈活掌握,嫩葉輕揉,時短;老葉重揉,時長。掌握揉至基本成條為宜。
27、曬干: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曬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而其曬干的茶葉表面細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發酵過程中產生大量熱量。
28、蒸壓:把曬干的茶葉用蒸汽蒸濕,放在不同模具里壓成形。
29、干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儲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30、普洱緊茶:普洱緊茶是按照后發酵方法,有“生普洱”(即制成曬青并進而制成緊壓茶后令其在自然存放中緩慢發酵陳化者,如“青餅”)和“熟普洱”(即將曬青毛茶以高溫、高濕加速發酵者,如“熟餅”)之分,其品味以“生普洱”為佳。此外,“普洱茶”按照其制作階段的不同,分為初制茶和精制茶兩種;按其制作工藝不同,又分手工茶和機制茶兩種。
31、普洱綠茶:普洱綠茶的品質特點為清湯綠葉,其制法經過殺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殺青的目的,主要是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的酸性并便于揉捻;殺青的方法,目前有手工殺青和機械殺青兩種。揉捻的目的,是為了卷緊茶葉條索,適當破壞葉組織,使茶質容易泡出;揉捻時,根據輕→重→輕和老葉熱揉、嫩葉冷揉的原則,使之通過揉捻達到條索緊、勻、細、直的要求。其干燥方法有炒干、烘干、曬干三種,并依此干燥方法不同將綠茶分為炒青、烘青、曬青三種。干燥的目的,是蒸發水分、緊結條索,透發香氣,增進色澤。精制后的綠茶,經過再加工后,一是窨制成普洱花茶,二是制成普洱沱茶、普洱茶磚(青)、普洱餅茶(青)。
32、普洱紅茶:普洱紅茶制作經過萎凋、揉捻、發酵、干燥四道工序。通過萎凋強酶的活性,使其在揉捻和發酵中茶多酚得到充分的氧化,形成特有的色、香、味,再經高溫干燥破壞酶的活性,使其形成的特有品質得以固定。其品質特征是紅湯紅葉,從其外形與品質分,有小種紅茶、紅碎茶和功夫紅茶3種。
33、普洱曬紅:是指用云南大葉種鮮葉作為原料,用曬紅工藝制作而成的紅茶。
延伸閱讀:曬紅工藝經萎凋、揉捻、發酵(偏重于有輕氧發酵,可長期儲存)、曬干是日光自然干燥,保留活性物質,未失活的茶多酚等物質。普洱曬紅產品具有普洱茶后期陳化的屬性,最大特點是苦澀不顯,香甜滑,回甘強。
34、普洱青茶:普洱青茶為輕發酵茶,其制作經過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五道工序,其特點在于做青,通過做青而達到青茶“綠葉紅鑲邊”的特征。這是介于紅茶和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既有綠茶的甜爽,又具紅茶的色、香,卻無綠茶的微苦和紅茶的澀味,香氣清純、湯色清亮、喉韻清爽。
35、普洱黃茶:普洱黃茶為輕發酵茶,其基本工藝近似綠茶。制作經過殺青、揉捻、悶黃、干燥四道工序。其悶黃工序,是黃茶制作的主要特點,通過揉后溫坯悶黃以改變茶葉的品質,其品質特點是黃湯黃葉。
36、普洱黑茶:普洱黑茶為后發酵茶,采收一芽五、六葉的“普洱茶”鮮葉,經過殺青、揉捻、渥堆、干燥四個工序制作而成。制作特點是渥堆,在殺青和揉捻之后渥堆24天,使葉色變為油黑。其品質特點是葉色油黑、湯色橙黃主要用以制作緊壓茶(熟)。
37、普洱白茶:普洱白茶為重萎調,輕微發酵的云南大葉種茶,其品質特點是茶的外表披上白色茸毛,色白隱綠。其制作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也不促進氧化作用,不炒、不揉,順其自然。將鮮葉經過萎凋后,采取風干的方法進行干燥后即后。選用鮮葉,一般為一芽二葉,白茶的特征是色白如銀,香氣清純、湯色淡黃,滋味甜爽。如月光白,工藝上不屬于普洱茶,但很多茶商會把它歸為普洱茶來賣。
38、普洱紫芽茶:紫芽茶是由于葉片長時間受紫外線照射,花青素含量過高產生的變異。芽葉一般呈紫色。普洱紫芽茶特指利用普洱茶工藝制作而成的茶品。
39、普洱紫鵑茶:是云南大葉群體茶樹品種中的一種特異品種,芽、葉、莖都是紫色,外形色澤紫黑,茶湯紫色,滋味醇厚香氣特殊。普洱紫鵑茶特指利用普洱茶工藝制作而成的茶品。
40、云南巖茶:特指以馬臺、邦東為核心茶區的古茶樹與巖石共生的環境下按普洱茶工藝制作而成的產品。
延伸閱讀:云南巖茶特征,一奇是根深葉茂的古茶樹與巖石混生共存;二奇是高山海撥,奇山險峻,云遮霧罩;三奇是原野花香、爽口甜美、滋味醇厚。
41、普洱茶膏:由云南特有的喬木大葉種茶葉經過加工與發酵后,通過特殊的方式將茶葉的纖維物質與茶汁分離,將獲得的茶汁進行再加工,還原成更高一級的固態速溶茶。
42、渥堆:是普洱茶熟茶制作過程中的發酵工藝,也是決定熟茶品質的關鍵點,是指將曬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cm左右)后灑水,上覆麻布,促進茶葉酵素作用的進行,使之在濕熱作用下發酵40——50天左右,待茶葉轉化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攤開來晾干。經過渥堆后的茶葉,隨著渥堆程度的差異,顏色已經由綠轉黃、栗紅、栗黑。
43、渥堆發酵:是形成和奠定普洱熟茶特殊品質的關鍵工藝。普洱茶“渥堆發酵”必須選用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優質普洱茶最基本質量前提是:外形條索粗大肥大,完整,色澤褐紅(豬肝色)或帶灰白色”。就內質而言“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水浸出物含量大或等于38%”要達到“條索粗壯肥大”,“水浸出物含量大或等于38%”這兩項關鍵性質量指標加工普洱熟茶的原料,必須是品質上乘的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
44、撒面:簡單講就是為使茶餅、茶磚、沱等的賣相更漂亮而在表面上撒上一層等級較高的茶葉原料;一般除了散茶,只要制成形的普洱茶多半都有撒面。
45、黑點:鮮葉在殺青過程中產生的糊片,經揉念后形成糊點碎末,亦說“黑螞蟻”。
46、干倉普洱茶:干倉普洱茶是指長期存放于周圍通風、干燥、溫度適中、濕度小于80%的倉庫環境里的普洱茶。這種普洱茶的陳化轉變方式能最大程度保存茶葉的本質特征:條索緊結、色澤光潤,茶香馥郁,湯色金黃或紅濃,茶氣足,帶果香,生津回甘,口感厚重富層次感,經久耐泡,茶底富彈性。是專業茶倉、帶抽濕設備庫房以及中國西北、華北、東北等氣候干燥地區的常見倉儲。
47、濕倉普洱茶:濕倉普洱茶是指長期存放于周圍相對封蔽、溫度偏高、濕度大于80%的倉庫環境里的普洱茶。這種倉儲的普洱茶陳化轉變速度快,但茶葉內的有效物質容易受到破壞,以致條索松散、色澤暗淡,表面發白,有陳泥或霉味,湯色醬濃,茶水薄、茶氣弱,水味重,鎖喉異樣感明顯,如退倉時間足夠,口感也可以順滑,可出現各種藥香、木香,卻仍不經泡,茶底偏黑或軟爛,活性弱。濕度大的地窖、防空洞、土房等倉庫的典型倉儲,也是中國華南、港澳等氣候濕潤地區的一種倉儲。
48、自然倉普洱茶:介于上述干倉普洱茶和濕倉普洱茶之間倉儲的普洱茶稱為自然倉普洱茶。是中國南方各地商家、藏家最常見的倉儲。經自然倉陳放后多年的普洱茶,品相自然,烏黑柔亮,茶香明顯,湯色紅濃厚滑,口感順暢,回甘生津,茶底帶彈性。
49、入倉普洱茶:將茶品儲存于某一倉儲環境,而企圖以人工方式改變自然環境,例如增濕、增溫、不通風、添加藥劑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陳化,稱之為“入倉普洱茶”。
50、未入倉普洱茶:儲存于一般人可以長期居住之環境,沒有經過人工方式控制環境,隨著四季溫濕度轉變陳化,稱之為“未入倉普洱茶”。
51、松緊度:緊壓茶的松緊度會直接影響到普洱茶陳化的品質,不宜蒸壓過緊。茶品蒸壓得過于松散,則氧化過快,較易獲得醇滑的口感,但是茶葉容易從餅面上脫落;反之,蒸壓過緊,則會放緩陳化的速度,沖泡時的口感受影響。
52、勻整:緊壓茶的形狀勻整,指外形端正,棱角整齊,不缺變少角;厚薄一致,模紋清晰,條索整齊緊結。色澤以黑褐,棕褐、褐紅色為正常。
53、茶性:專指茶湯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澀度,常用“強、弱”來形容。
54、茶氣:是由茶葉中有機鍺與多糖類結合而溶于水產生。茶氣在老茶中易出現,常表現有打嗝、身體發暖、發熱、發輕汗等。
55、茶質:指茶湯入口后,湯質在口腔中的飽滿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蘊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來表達。
56、香氣:鮮葉在制作工藝中產生,主要由茶葉中游離型兒茶素產生。
57、苦、澀:苦是一種味道,澀是一種感覺。苦是由茶葉內含物中的茶堿產生,澀是口腔中細嫩組織收斂的表現。
58、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轉化后產生甘甜的過程。
59、生津:指兩頰、舌面、舌底、有小水泡不斷的涌出。
60、收斂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現的緊繃感,多為澀感的表現。
61、甘韻、甜質:是甘于甜的表達方式。
62、水性:指茶湯帶給口腔的每種不同的感覺,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63、層次感:層指重疊之象,次指先后順序。指茶湯香氣和滋味在口腔中轉變的感覺。
64、立體感:指茶湯香氣和滋味在口腔中轉變的感覺。如高揚、下沉、內斂等。
65、喉韻:品茶后,茶湯帶給喉嚨的感覺,如甘、潤、燥。
66、飽滿:指茶湯物質豐富而帶給口腔的一種充實感。
67、湯氳:指茶湯湯面上白色的“霧氣”。
68、陳韻:經時間陳化而產生的韻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舊茶中易感到。
69、滋味:普洱茶的滋味要醇和,爽滑,甘甜;刺激性不強,沒有澀味,口感舒服。回甘是指茶湯入口以后舌根有明顯的回甜味。
70、煙熏味:由于在加工的過程中或是后期存放時吸收到了煙的味道,是一種缺陷,不過也有很多茶友喜歡這種火香味。
71、紅茶味:茶葉鮮葉采摘后沒有及時攤涼,造成部分紅葉紅莖,所產生的類似橙花氣味。
72、水悶味:茶葉鮮葉殺青后沒有及時曬干所產生的被捂過的不新鮮氣味。
73、霉味:茶葉保存不好發霉所產生的氣味。
74、異雜味:茶葉放在有異味的地方所吸附的其它非茶氣味。
75、果酸味:品茶湯時帶有鮮味,像新鮮的酸果味。
76、酸味:在揉捻后未及時曬干,壓制時所含水分過高而產生。
77、水味:在儲藏中產生,帶有植物腐爛的氣味。
78、青味:殺青溫度不夠或時間不足而產生氣味。
79、鎖喉:品茶后,咽喉過于干燥,吞咽困難、緊縮發癢等不適感,人會覺不安、煩躁等。
80、嘜號:1976年,為出口需要,云南省茶葉公司規范普洱茶嘜號,餅茶為4位,頭兩位為該系列茶創制年份,第三位為茶料等級,第四位為茶廠編號(昆明“1”、勐海“2”、下關“3”、普洱“4”)。散茶用5位,第三、四位為茶料等級,其他同上。如7542、7536等數字。
81、內飛:指普洱緊壓茶內壓制的一般印有生產廠家及生產廠家徽記的一張防偽小票。
82、內票:包在綿紙內的大一點的那張。一般印有該茶的介紹、生產廠家。
83、支飛:普洱餅茶一般7餅包為一筒,12筒包為一籃。稱為一支。每支外面印有嘜號、重量、生產廠家、出廠日期的那張紙。
84、印級茶:五六十年代生產的老茶,也就是包裝紙上,“茶”字以不同顏色標示,紅印為第一批,綠印為第二批,黃印為第三批。
85、七子茶餅:外形扁平圓盤狀,每塊凈重357克,每七個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餅。
87、鐵餅:壓制得比較厚實、堅硬的茶餅叫鐵餅,和相應的“火燒餅”等同為工藝流程上的名稱。
88、中茶牌:茶餅的外紙正面標志為8個“中”字圍繞著“茶”字,為中國土產畜牧進出口公司云南茶葉分公司商標。
89、大益餅:云南西雙版納勐海茶廠商標,“大”字中間有個反白色的“益”字,根據不同級別和年限分有不同顏色的商標。
90、餅茶:普洱緊壓茶的一種,呈餅狀。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91、磚茶:普洱緊壓茶的一種,外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如普洱黃片磚。
92、沱茶:普洱緊壓茶的一種,呈碗形。小金沱是沱茶的一種,時尚攜帶、網絡最為流傳,重量4克,堪稱是世界最小普洱茶。
93、金瓜貢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
94、千兩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95、香菇緊茶:壓制成香菇狀的普洱茶,重量約在250克之間。
96、柱茶:壓制成長柱狀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殼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97、老茶頭:老茶頭,也叫自然沱,是曬青毛茶中比較肥嫩的芽葉,由于嫩度高,果膠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發酵過程中,自然卷曲或糾結成塊,形成了茶頭。
98、廣云貢餅:早期除云南省外,廣東省也出產少量的普洱茶,有部分所用的茶青挑選自云南省,而部分則是廣東省所出產的茶青,也稱之為“廣東餅”。大部門廣東餅的普洱茶,在60年代后都是用廣東的茶青或云南茶青和廣東的茶青拼配后制成餅,故名“廣云貢”。
99、紀念餅:為紀念某個事件所特別制作的小批量茶葉,帶有相應編號和證書,較有名氣的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紀念茶。
100、普洱茶竹筒茶:云南特產名茶,是采用云南大葉種茶樹經殺青、揉捻后裝入生長一年的嫩甜竹筒內用文火烘烤制成的茶品。云南西雙版納的傣族同胞常飲此茶。
(責任編輯: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