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歐洲航海家開辟新的航路開始,茶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來到歐洲。歐洲傳教士最早把茶傳到歐洲。
明末,葡萄牙作為海上的霸主,把中國茶帶去饋贈給親友.此后葡萄牙人開始飲茶。葡萄牙商船不斷運輸茶葉到歐洲,以牟取高額利潤。直到荷蘭和英國取得海上霸權,取代了葡萄牙的貿易地位。荷蘭成立“荷蘭東印度公司”,正式開始為歐洲引進大批茶葉,1650年以后將中國紅茶輸送到歐洲。
因茶葉需經過長途海運才能抵達歐洲,為了保證海上茶葉貿易,英國東印度公司給以特別保護,“將茶放在船中溫度最低的部位, 對于存在船艙中的貨物,在天氣良好的時候一有機會就要打開艙口,使其能夠通氣”,這些舉措均意在保證茶葉的品質。海上絲綢之路此時彌漫著令歐洲人著迷的茶香。
英國本土不產茶,初期茶貿易經荷蘭人之手,直到成立“英屬東印度公司“后,英國在廈門直接進口中國茶,倫敦街頭剛開始了咖啡館兼賣茶葉,世界上第一條關于茶的廣告出現在倫敦周報上。茶葉成為了僅次于棉絲紡織品的英國大宗進口物資。
英國為此每年需耗費數千萬兩白銀購買中國茶葉。為了彌補嚴重的貿易逆差,英國在1800年后向中國輸出鴉片來騙取中國人的白銀,結果遭到了中國人的反抗,爆發鴉片戰爭。
此后英國人在殖民地印度和錫蘭大力發展茶葉生產,與中國抗衡。18世紀初英國進口茶葉55%是綠茶,到了18世紀中期,紅茶占到了66%,自此,紅茶成為英國人消費的主要茶類,并特別崇尚湯濃味醇的牛奶紅茶和檸檬紅茶。19世紀初,英國已形成喝“下午茶”的習慣,目前,80%英國人每天飲茶人均茶葉消費居世界前列。
英國的茶葉甚至與英國的工業革命關系密切,工業化初期,工人的體力勞動在工廠生產中仍起著重要的作用,工作極為繁重。茶葉作為提神解乏、價廉物美的飲料,茶葉加面包,讓工人集中精力且保持充沛的體力,才能提高產量,保證安全。英國著名經濟史學家威廉遜認為:沒有茶葉,工廠工人的粗劣飲食就不可能使他們頂著活干下去。中國茶葉的適時到來,為英國人打贏了工業革命這場戰爭,也為日不落大英帝國海外殖民擴充打下了基礎。
茶葉剛開始進入英國時候,價格昂貴,后來中英直接貿易后,茶葉價格大幅度下降,奇怪的是,與此同時,英國嬰兒的死亡率也跟著下降,那時候飲茶在英國已經十分普遍。麥克法蘭認為,茶葉本身利胃清腸,使得母親們分泌的乳汁比以往健康有益,更何況歐洲沒有哪個國家像英國這樣流行喝茶。人口的增長也為英國工業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中國茶與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之前,中國的茶葉已經傳到了美洲大陸,自1690年美國波士頓有中國紅茶出售之后,飲茶風氣就陸續傳遍美洲各地。而在美國獨立戰爭以后,茶葉作為中美最先通商的貨物,在美國,茶的消耗量僅次于咖啡,他們喜歡方便的飲茶方式,以冰茶、速溶茶的茶水罐頭為主。
1773 年12 月,冰冷的海灣,北美人民正密謀著沖上東印度公司的三艘船上,把船上價值約1.5萬英鎊的342箱,茶葉全部倒入大海,來對抗英國殖民者的壓迫、剝削。 那些來自中國的武夷茶,經過了 9 個月的海洋旅程最終沒有被沖入茶杯,而是被沖入了海洋。這次事件最終引發了后來美國的獨立。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