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越陳越香意味著隨著在一定的轉化時間內,普洱茶會韻化出良好的品質,據此也有了套利的可能,這凸顯了轉化空間,即普洱茶的濃厚度,層次性,內含物的豐富程度的重要性。當然這并不是說品質不重要,恰恰相反,之所以對于投資來說,轉化空間大于品質其實在說明未來的品質更加重要。
但前提是你要有轉化空間,即內含物豐富,內質濃厚,有層次,這樣品質就會有向好的傾向!
藏家投資這尤其注重這一點!
試想一下,當下的一款普洱茶香氣好,滋味協調,柔和,確實入口不錯,但明顯可以感覺出來內質偏薄,滋味有寡淡的傾向,你是否敢入手收藏呢?顯然對于藏家來說,絕對是希望自己的產品越陳越濃越香,越陳越厚越香,而不是越存越淡,過上十幾年以后薄的像水,只有湯色而內質全無,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么前發酵過重,比如萎凋時間長、渥黃或者高溫長炒的普洱茶被大家所談虎色變,因為這樣的茶是沒有未來的。
這也解釋了熟茶之所以被投資市場邊緣化的原因,渥堆發酵以后,熟茶的內含物就差了生茶一大截,水浸出物率也遠低于生茶,基本穩定在38%以下,而生茶高的可以達到50%。況且熟茶的內含物大體上已經轉化完畢,后期陳化空間能達到20年就很不錯了,簡而言之熟茶是轉化空間被透支的普洱茶。這與熟茶創始的初衷有很大的關系,因為熟茶本就是為了適應即時品飲,降低青餅的刺激和收斂性的產物,它的后期變化遠小于生茶,滋味的豐富和層次更是被生茶甩幾條街,隨即盈利空間也壓縮了。
轉化空間的大小一者由原料決定,布朗山的茶濃厚度高,內質豐富,陳化空間大;易武的料雖然新茶階段偏柔和,似乎偏淡,但未來卻往厚的方向轉化,后期驚艷,是越陳越香的典范;二者工藝也很重要,要在最大程度提高當下品質的前提下保留最大程度的轉化空間,遵循普洱茶的典型工藝是基本。即攤凉不萎凋,中高溫快炒,揉捻適度偏輕,日光曬干等等,而不能出現透支空間的工藝,那樣做無疑提前結束普洱茶的生命。
至于提倡即時消費,現喝的觀點則不在此討論范疇,所謂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尊重大家的選擇!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