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世紀以來,普洱茶投資收藏市場幾度起起伏伏。普洱自古就有,但“老茶”的概念可不是歷來就有,上世紀九十年代港臺商人對老茶的推崇推動了普洱茶收藏市場的發展。鄧時海先生提出的普洱茶“越陳越香”和“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更是被奉為普洱茶投資收藏之真言。但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具有越陳越香的特質,也不是哪一款普洱茶都具備投資增值的屬性。
而現如今在普洱茶界流行一種新言論:從品飲收藏的角度,喝新茶要喝臨滄茶,收藏要藏易武茶可能才是最佳的選擇。這是為什么呢?拋開臨滄茶的品飲,單看易武茶,有何證據可以論證它的投資收藏價值呢?那就得一一道來。
1.貢茶輝煌歷史背后的珍貴品質
要說易武茶的收藏投資價值,就我們得先來談談它的輝煌歷史。易武產茶歷史悠久,據李石《續博物志》記載,“茶出銀生諸山,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時。”可知,易武茶山在唐朝時期已將開始產茶。而其輝煌的時期是在嘉慶和道光年間;現在藏茶界珍視的四大貢茶茶莊:“易武同慶號”、“宋聘號”、“福元昌號”、“同興號”基本來自于易武,易武普洱茶作為貢茶進京始于清康熙年間,一直延續。易武貢茶的價值十分珍貴,據史料記載,清嘉慶年間,當時的首富和珅被抄家的時候,嘉慶皇帝專門批示只要和珅私藏的普洱茶,其余金銀珠寶,房產田地一律上繳國庫;毫無疑問這批普洱茶價值是在黃金白銀之上的,否則也不會引得嘉慶帝和和珅大人這般重視。
2.絕佳的生態環境造就高品質普洱
不得不提的還有易武產區的自然環境,都說高山云霧出好茶。易武也不例外:易武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低緯度高原地區,年平均氣溫17.2℃;土壤為微酸性土,是大葉種普洱茶最為理想的生長環境。適宜的降雨量和河流的配合形成了易武的“茶園濕潤生態環境”。這為易武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資源。易武茶區山高林深,茶區內生長著椿樹、香樟樹、榕樹等高大喬木,和茶樹一起,構成了易武茶山良好的生態環境,生態系統極其完備;好的生態環境使得易武茶在原料階段就形成了獨特的品質,這為其在后期的轉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至于易武茶的滋味口感,很多人都說“易武柔”;這除了自然生長環境帶給它的湯香水柔的特質之外,還和易武當地的制茶工藝有關。易武茶都是輕度殺青、輕度揉捻而成的松拋條。輕殺青輕揉捻,茶葉的內質層密度大,加工工藝并無太多破壞釋放出來,茶質大部分在新茶時隱藏,沒有溶于水中,所以新茶味道淡,但這樣做對于茶葉的后期轉化非常有利,再加上我們上面提到的易武茶內質非常豐富,所以它在后期的轉化過程中會越來越濃??偟膩碚f,易武茶對新入門的茶友還是品茶多年的老茶客來說都是非常友好的,剛入口時柔而不苦不澀,轉化到后期又非常驚艷;足以配得上眾多茶友對它的評價:“易武是喝茶人的起點,也是藏茶人的終點”。
3.理性消費下易武茶的價值凸顯
有歷史、有文化、有特點,但要作為投資這些還遠遠不夠,我們能否從中獲得豐厚的回報才是關鍵。這幾年茶葉價格特別是春茶毛料價格不斷上漲;而易武產區的茶,雖然隨著市場價格拉高有所上升;但漲幅比起老班章、冰島等一線名山頭小產區要小得多。易武也有極個別山頭像曼松、薄荷糖的古樹茶被炒到很高;但并沒有多少實際供貨量。
以易武為核心的古六大茶山現保持茶葉價格一直穩中有升,但漲幅有限。隨著喝普洱茶的人數不斷增加,普洱茶愛好者的消費觀念也越發趨向于理性;名山名寨只喝名字只喝價格的時代很快會過去,而要喝實質看品質的觀念也在漸漸形成。普洱茶市場正在轉型進入貨真價實的真實營銷時代,很多茶商也要考慮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的追求;易武茶的名山領頭作用和優異品質肯定是不二之選;易武茶的投資收藏價值顯露無疑。
因為易武茶的轉化是被歷史證明的,買入好的易武茶首先就能確保不會出現因為后期轉化無驚喜而折本的情況;雖然說投資普洱茶不僅看茶的價值,也要看大環境和市場發展趨勢,但無論它是漲是跌,易武茶本身的價值就在那里。退一萬步來說,即使發生一些不可預測的情況,易武普洱茶回歸到品飲價值層面,經過時間的轉化,它的滋味口感也對得起所有期待。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