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競爭就是一場豪賭,尤其那個領域利潤最高,賭的可能性就最大,高風險往往意味著高收益,某種程度上,普洱茶投資市場就是一場賭局。2006-2007是炸金花,人數沒上限,不管什么企業,只有是普洱茶大家都可以參加,只有敢壓就有得賺;2013-2014就成打麻將了,人數有限,沒有籌碼上不了桌,大益,中茶、下關、雨林之類的是主角,山頭茶也是不甘寂寞,這種賭局就得水平了,水平菜的,錢不多的,幾輪不到就得卷鋪蓋,留下的,自然是賺得最多,籌碼最豐厚的,最后市場崩盤,賭局結束,最后的贏家自然是大益無疑,雖然不得不說,大益同樣是損失慘重,但不至于太慘!
后來2016年以后,大益成賭神了,沒對手,成了一枝獨秀,以前上賭桌,現在各地展示自己的賭技,各種走穴撈錢,比賭博來的容易多了,自然其他被洗出去的格外眼紅,紛紛指責大益以前出老千,賭局得重來,飽受詬病的大益樂得其他人參與,自己金雞獨立被罵的太慘,大益炒作無節操,沒底線,博傻,那好,換別人來試試,也讓大家瞧瞧投資收藏這碗飯好不好吃!
2018大益七星千羽孔雀由4萬8到13萬的暴漲開啟了大幕,芳村9.16淹水事件放大了這一轟動效應,特別是讓外圍游資看到了投資機會,在普洱茶投資市場已經銷聲匿跡的其他品牌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中茶推出了六星孔雀青餅,限量13800餅,開盤價單片20000多,下關沱茶推出了藍印,福今按耐不住上了品譽公章餅,陳升出了班章獨樹,除大益以外的其他品牌似乎有卷土重來的意圖。
當初被洗出去的時候,差點一命嗚呼,現在緩口氣又爬到了賭桌上,現在再一次洗牌,就得一看牌技,二看資金實力了。
資金實力遠比牌技重要的多,家產豐厚不用加太大的杠桿,賭輸多次不礙事,有錢任性接著來,你有千條計,我有取款機。大益是豪門,普洱茶界的金元帝國,牌技好,會推廣,戳得動普洱茶投資界的痛點,推出的產品每每能引起業界的強烈反響,自身歷史悠久,積淀深厚,經典無數,自然是手到擒來,不在話下,業者能執牛耳這非大益莫屬。
大益最具市場基礎的一點是,它確實讓投資者賺大了錢,確實可以價值投資,放長線的確保值增值(參考大益茶與其他企業的中老期茶歷年價格),還培育了一個成熟的中介市場,收藏市場,有大量的二手和藏家,投資客,這是其他企業完全無法比擬的,換句話說,大益的投資已經產業化了,產業長存,基業長青,一時半會不會消亡。
其他企業則沒有這樣的待遇,他們的投資空間的拓展,是大益茶疆界的延伸,他們的投資運作是寄生在大益茶投資市場的,他門產品的流通買賣交易仍舊得通過大益的中介市場,只有在大益茶投資火熱和資本由大益茶溢出到其他企業的時候,他們才有機會,否則市場的大門緊閉。
大益毫無疑問是投資市場的王者,盡管不斷有人詆毀,謾罵,但絲毫無法動搖大益的市場地位,大益確實有炒作,有泡沫,不過追根究底的它有扎實的市場基礎,圈外看不懂的人罵,而圈內的人則基本是悶聲發大財,樂得一逼,懶得和別人爭辯。
其他幾家呢,情況很不妙,沒有形成持續增值、流通交易的市場機制和組織結構,產品的增值率低,甚至放上十幾年入不敷出,部分產品價格倒掛,中老期便宜,新茶則貴的咋舌,他們在投資市場的再一次豪賭,是希望能在投資市場領域打開突破,起碼可以利用當前的市場風口期賺一會快錢,畢竟普洱茶越陳越香,理論上說應該是越來越貴,而事實則是啪啪打臉,實在尷尬!
(陳升是一個比較另類的例子,依托于企業的定位和班章的資源,它具備在增值中消耗,在消耗中增值的傾向,可以說在投資領域是一只黑馬,只是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尚需時日挑戰大益的龍頭地位。)
如果普洱茶在投資收藏領域不能有新的建樹,全部扎堆在終端拼消費,消耗,講究庫存的周轉,那就是低水平的重復的競爭,有人聲言茶就是拿來喝的,這不假,但普洱茶在喝的功能之外是有投資功能的,一種事物的屬性是由用途決定的,而不能狹隘限定它的用途,房子是住的,事實則是資產的屬性更為突出,特別是在中國。
普洱茶投資市場領域大益要一路笑過來的,自然會笑到最后,但其他品牌呢,中茶?下關?陳升?雨林?抑或全都不是,只是大益的一枝獨秀,需要時間的驗證,盡管前路荊棘,但希望有人可路漫漫而修遠,上下求索,因為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絕不僅僅是眼前!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