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投資普洱茶,那就像是一場賭局,十年后才會知道輸贏!有人說普洱新茶苦澀不堪不能喝,必須入倉才能飲用!
也有人說應該喝入倉老茶、賣大樹新茶、藏臺地舊茶等等!以上的說法都是目前想要認識普洱茶、親近普洱茶、收藏普洱茶的種種觀點!
一、普洱茶和股票不一樣
普洱茶一定要入倉嗎?事實上是有些次等的普洱茶,因為質量等級不足,因為它又苦又澀、它茶質粗糙不好,所以才有理由需要入倉后發酵降解苦澀,修飾茶質改善口感,并不是所有的普洱新茶不問源由一定要入倉后發酵。
正如 “喝入倉老茶、賣大樹新茶、藏臺地舊茶”,這句實在難以理解!
既然承認大樹新茶,甘甜美味、茶香四溢、韻味綿長,茶品制成后馬上就可以品飲,確實得到市場的認同。
那為何就不能直接推薦優質的高山大樹普洱新茶給消費者,反而還要去推崇一些原料質量不明、存放過程堪憂、甚至霉變的臭曝茶,或反而用力鼓吹收藏連一般消費者都已經不能接受的次等臺地舊茶呢?
理由只是因為有人誤解普洱茶的性質就像股票一樣,07年次等臺地茶價格崩跌,就誤以為將來價格一定會跌深反彈。
二、喝能入口的茶≠喝好茶
如果譽滿天下的普洱茶就只是這樣,就只是充斥這些似是而非的故事,那我們不禁要為這個產業感到憂心。
因為畢竟“喝好茶”與“喝能入口的茶”是兩種截然不同層次的境界。
如果苦心多年干倉后陳放的訴求僅僅是為了從“會苦,會澀、不好喝的普洱茶”變成“不苦、不澀、能入口的普洱茶”,而不是再進一步達到能撼動人心的“極品好茶”。
那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為何還要如此大費周章苦心收藏普洱茶幾十年,難道只是為了從“不能喝”變成“能喝”而不是“好喝”嗎?
三、好茶的特征
現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水平的提升,因特網的普及,普羅大眾殷切想了解普洱茶知識與普洱茶文化的渴望也隨之大大提升;所以最好的是 “喝好的熟茶、藏好的生茶、品好的老茶”。
理論上一個符合極品好茶的條件,應該是茶品制成后,無論年份的長短,茶湯質量內容甘、甜、香、苦、澀的表現都應該有不同階段的各自特色,只是風味各有不同而已;
但都應該是茶香韻味俱全令人怦然心動,馬上有一股立即品飲的沖動,而不應該只是望梅止渴強調“越老越好”,對于當下茶品制成內容的表現毫不在乎。
一個沒有條件優質具備的生茶,又如何有基礎孕育轉化成為一款好的老茶呢?又如何值得珍藏一生?
優質的好原料、正確的制作工序、適宜的陳放環境,優質的普洱茶一定是在這三者合一的基礎之上轉化而來,缺少任何一個條件都是不行的。
只有真正的好茶,才能說服愛茶人士興起一股想珍藏一生的沖動吧!
文章參考:蕭龍印《普洱茶的品飲價值與投資價值》[J].《普洱壺藝》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