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中,有一種介乎熟茶與生茶之間的茶類——“茶頭”。
茶頭,亦稱“疙瘩茶”、“自然沱”,屬于普洱熟茶的派生產品。雖然很多茶友喝過“茶頭”,但“茶頭”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保健功效,很多人還是不甚清楚。為了給網友們解答疑惑,普洱中國網記者特地來到昆明市康樂茶文化城中的“舍易得”茶坊。
茶坊主人舒勇先生曾在中茶公司工作十多年,2005年自己出來做茶。作為一位資深茶人,他專業知識豐富,所做的易武茶非常地道,很多茶友慕名前來買茶。舒勇先生一聽我們是來請教“老茶頭”的,不由地笑了。“老茶頭”可不能隨便叫哦!只有生產出來的“茶頭”經過陳化,變成老茶,才可以叫“老茶頭”。果然是做茶高手,一見面就指出了人們一般犯的常識錯誤,市面上大家經常把“茶頭”說成“老茶頭”,也不管這個茶頭是新茶還是老茶。
接著,舒勇先生為我們詳細介紹了茶頭的生產過程和形成機理。他說,茶頭是普洱茶在渥堆發酵時結塊的茶。普洱熟茶是經人工灑水渥堆發酵,在發酵過程中,茶堆內部會升溫,從而茶葉經由其本來含有的酶菌群發酵,慢慢轉化為熟茶。在此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人工翻堆,即是把茶堆里外翻轉,使茶的發酵溫度達到均勻,以免茶堆溫度過高把茶燜焦。發酵過程中經反復多次地翻堆,茶葉會分泌出一些果膠來,因果膠較為粘稠,故果膠分泌較多的茶葉便會粘在一起形成一團團的茶疙瘩,即茶頭。
在茶堆翻堆之時,人們看到這些茶頭,就會揀出來,因為這些茶頭會影響整個茶堆的發酵狀況。所以,茶頭的發酵近乎五成熟,外熟內不熟。茶頭不是熟茶,而是發酵不均勻導致的副產品,剛出堆的茶頭堆味很重,難以品飲。一開始,人們只是把茶頭當做次品,置之一邊或當次品賤賣。但后來有人發現,當年置之一邊的茶頭經過了多年的放置,陳化后茶頭的堆味已散盡,泡起來一喝,陳香甘甜,味醇滑粘。由于經過多年陳放,“茶頭”便冠以“老茶頭”之名。
從舍易得“取經”回來,坐在普洱中國一樓的茶室里,我特地找了一款平日最愛喝的“上品”老茶頭開湯品茗。這款茶頭個頭勻整 ,嫩芽很多!堆味已完全散去。茶底干凈,沒有任何雜物。
由于老茶頭成自然沱形態,為了泡開老茶頭,要長時間洗2次茶。詳細的做法如下:第一道茶水清洗30秒左右,目的是洗去少許灰塵和雜質。第二道茶水棄去,目地是喚醒茶性,第二道的茶葉浸泡時間亦為30秒。第三道茶水就可以喝了,茶葉浸泡時間為10秒左右。由于越泡茶水濃度越淡,則浸泡時間也就隨之越長。
據了解,老茶頭,若論茶味,稍淡,以陳香為主。顯嫩香,口感滑粘、甘甜;介乎生熟茶之間。湯色紅明透亮。由于老茶頭中所含果膠和營養物質比較多,所以它的特點一是持久耐泡(二三十泡都能持續茶性),甚至有的多泡之后亦不化開,因此,也有人在自然多泡后,換鐵壺燒煮,以求茶味全出;二是茶湯醇厚柔滑,滋味最釅;三是對腸胃的保健功效明顯:喝起來老少皆宜,不會對胃部造成任何負擔。這點筆者是有著親身體會的:由于筆者體質偏寒涼,多喝生茶綠茶,胃部常有糾澀感,更甚者還會感到脹痛。但喝老茶頭,卻不會有任何不適。它潤滑的醇厚質地更能溫和胃部。我時常運動過后都會喝上一杯老茶頭,不但不會有任何不適,反而還會緩和胃部的饑餓感。
喝著“上品老茶頭”,茶味雖比熟茶稍淡,但或許,我們喝的是它果膠的甜滑,喝的是它更豐富的營養......
幾塊老茶頭,從早上泡飲到晚上,一天繁忙的工作時間就在茶湯醇美的甜香中悄悄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