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葉底暗藏了很多玄機,從這些信息里,高手們能解讀出原料、工藝、倉儲的好壞。翻葉底不愧為一個簡單粗暴挑好茶的方法。
葉底,顧名思義,就是一泡茶沖泡結束后,壺里剩下的茶葉,“葉底”一詞是茶葉評鑒的常用術語,平時也被茶友稱為“茶渣”。
一般我們翻看葉底,首先要把沖泡過的茶葉倒入專用的葉底盤里,再仔細觀察葉底的外形特征,從而判斷茶葉的品質好壞。
一、察看外形特征
優質普洱茶的葉底,葉肉厚軟,葉面顏色呈青墨色,表面油潤光滑,反光強,沒有色澤黯淡之處。
有些茶葉的葉底有焦邊黑點,一般是手工炒茶時溫度、手法、時間沒有控制好造成,有可能出現同一片茶菁“外焦里生”的現象。
如果葉底呈現為紅梗紅葉的現象,說明攤晾之前的運輸過程中被“捂”著、攤晾過程中堆積太厚、攤晾時間不足、殺青過生、揉捻不到位等。
二、觀看葉面展開度
優質普洱茶的葉底,沖泡后葉面會逐次舒展,直至最后完全舒展開。這樣的茶葉,制茶工藝良好,倉儲穩定,通常也比較耐泡。
如果你看到的葉底蜷成一團,只有小程度的展開,可能是制茶過程中溫度過高,葉面絨毛掉落,這樣的茶湯入口,甚至會感覺喉頭干燥。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揉捻較重的普洱茶,完全舒展后仍然會稍有卷曲,這都是正常的。
沖泡后葉底很快開展,則大都是粗老的茶菁,條索緊結度不夠,一般不耐泡。
三、看葉片的整碎度
一般來說,葉片的形狀當然是越整齊越好,碎葉較多的只能算是次級品。
但茶友們應注意,有些緊壓過度的普洱茶,如鐵餅類茶品,在撬茶過程中不慎撬得較碎,經過沖泡之后的葉底,也呈現得比較細碎,這并不能視作茶品不好的參考。
四、看葉底的彈性
最后,建議您親自用手指捏一下葉底,如果葉脈、葉片的觸感柔軟、活性如新、柔韌度較佳,則表示茶菁幼嫩、制造得宜、陳化自然。
觸感生硬、沒有彈性的,則應被視為次級品。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