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陳越香的前提是:原料+工藝+倉儲,我們今天從原料的角度出發,談談普洱茶的越陳越香特性。
為什么談原料呢,這是因為原料的品質和屬性是先天性無法改變的,工藝再優秀,倉儲再高明,品質上的缺陷始終是難以掩蓋的。即便人為拔高,后期陳化的時候還是會原形畢露。
比如內質偏淡薄的茶葉,通過重度揉捻可以暫時提高茶湯的濃度,厚實度,但茶葉將會變得極其不耐泡,后期陳化的時候越變越薄,與越陳越香的初衷相背離。工藝倉儲因人而異,原料往往從一而終。
值得玩味的是,越陳越香對于生茶來說是越陳越厚香,對于熟茶來說是越陳越濃香。
就此而言,原料的厚度、豐富性、層次性是第一位的,內含物總量要充足,水浸出物率要高,當然這是大葉種具備的基本特性,比如勐庫大葉種的水浸出率可以達到50%左右,這方面是優過所有的中小葉種的。
當然我們要優中選優,既然希望自己的普洱茶可以越陳越香,并且保持品質的巔峰期更長一些,轉化時間更長一些,當然是選擇內質更厚。從這一點而言,勐海茶和臨滄茶整體上較為厚實,尤其以布朗山的茶和勐庫茶為代表。
前面的文章中我們提到過苦底茶勝過澀底茶,因為苦底茶苦重澀弱回甘快是好茶的表現;澀底茶,給人的感受比較負面的是舌面和兩頰的類似于未熟的生果子的滋味,盡管有些澀也化的比較快,但大部分的澀是比較難化的。市場專門有賣苦茶的,但幾乎見不到專賣澀底茶的。
苦能回甘,苦澀生津,在一些中老期生茶中,苦味已經轉化為甘醇,但澀味會比較頑固的;苦轉化的快,意味著回甘的速度越來越快,澀若是不能同步轉化,那么品質是大打折扣的,就實際而言,澀能迅捷化開的普洱茶少見。所以選擇自己喜歡喝的茶山品種的原料制茶來陳化很重要。
普洱茶的發酵,原料的豐富性和層次感是很重要的。無論是純料單株,還是拼配茶,如果希望普洱茶能越沉越香的話,就要注意茶品的老嫩結合,因為不同嫩度的茶葉、內含物總量不同的茶葉的轉化周期是不同的。
比如芽頭的轉化周期最長,而梗的轉化周期最短,中間的茶葉依照嫩度的降低,轉化周期逐漸降低,這就是為什么低檔的原料,比如黃片熟磚5年就能出陳香的原因。不過如果將比它級別和嫩度高的茶葉搭配壓制的話,那轉化周期和轉化空間就可以大大延長。這也是拼配茶產生的一大原因,不過拼配和純料的選擇還是看個人喜好。
原料品質的重要,對于普洱茶后期的越陳越香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款茶的后期轉化的好不好,就要在制茶的每一個步驟都做到盡善盡美。無疑,原料是普洱茶產生價值的第一步,選對自己喜歡的茶山口感,選對自己喜歡的茶,從第一步開始,一步步將普洱茶的價值推向讓自己滿意的高峰。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