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茶的選購比熟茶困難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很多,其中充滿各種陷阱,購買的時候真的是要步步為營。
對于剛喝茶的朋友,在無法評判茶葉好壞的時候,可以循序漸進的來喝,在不了解普洱茶的相應知識的時候不著急直接買老茶,買名山頭的茶,這樣確實很容易上當受騙。我表示很同情這些被傷害過的茶友們。
選購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茶菁辨識
級數:茶菁細嫩的會有清香的口感,湯水滑甜,但偏苦,口感的層次感不是很明顯,陳化后茶湯較薄。相對肥壯的,口感厚重,較苦澀,陳化后茶湯香甜口感層次比較明顯。
顏色:茶菁墨綠色,茶質厚重,適合長期陳放。碧綠、黃綠色,茶質弱,可能是殺青過度或是干燥溫度過高導致。三年內新制茶,若茶菁呈黃紅色或轉紅的,已出現發酵過度、湯質酸化、薄水等就不利于陳化。
香氣:低溫制程的新制生茶餅,一兩年內茶品是沒有什么特殊香味的,不過會有一種殺青時遺留下來的煙熏味。若新制茶品有微甜香味,就代表可能經過高溫制程;若茶品微酸也應是殺青溫度過高或干燥溫度過高引起的回潮現象,因而產生酸化劣變,不利于后續陳化。
餅模與緊壓度
貼模:貼模的緊壓度較高,陳化速度較慢,但茶質易保存;以中茶牌鐵餅為例,茶質重且易出現花蜜香。與緊壓度有關的因子,除了蒸汽時間和壓力,與茶菁、細嫩度、殺青溫度、干燥溫度也有關聯,不同原因導致其間差異。緊壓過度時易出現茶心焦心現象。
石模:不同的需求,就有不同的形狀與重量規格的石模,餅型古樸圓潤。石模壓制的茶餅緊壓度不比鐵模緊壓,陳化速度較快,湯質較滑、但香氣弱。越緊壓,陳化后容易出現花蜜香、茶質保留度高;較松散者,則陳化較快、湯水滑,香氣表現較不明顯。
茶湯
明亮度:一般來說湯色必須清亮,但有些新制茶品因揉茶過度、水分含量較高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湯色較濁,此現象經過一年左右就能轉為清亮。不過因為高溫制程,反而有些茶品新茶時湯色清亮,一二年后反而變濁,這就是劣變現象,滋味也會逐漸減退。
顏色:新制茶湯色以黃綠色為主,青綠色多表明有高溫制程。若新茶湯色即為黃紅色,可能有發酵度偏高之跡象。假設湯色黃綠色、清亮透徹有油光,是為佳品。
香氣口感
香氣:香氣應該充盈在口腔內的每個角落,產區與制程差異會有不同香氣和感應位置。吞咽間的香氣,有層次變化是為上品。
苦澀:苦澀味,茶質茶性強烈厚重與否甜的轉化速度,茶種的適用性與制作成敗。
甘韻甜質:甘與甜,是令品茶者最回味的部分。若品茶完后三至五分鐘內,仍有喉頭與兩頰的回韻甘甜,香氣飽滿、苦澀快速轉化為甘甜,二者都相當持久耐泡,且于口腔內轉變有層次感,是為佳品。
葉底
柔韌度:柔韌性好、葉面有光澤。揉壓即破,與制程之殺青溫度有關。色差較多者,可能為發酵不均或拼配茶品。
枝梗碎末:雜質多的不利于穩定沖泡,口感較差,甚至影響后續陳化。反之葉面光澤油亮、柔韌度佳,枝末等雜質少者為佳。
總結
憑個人的喜好和消費層次,愛茶人士不必盲目追求貴的茶,還是要量力而行。茶葉對身體沒有傷害,干凈衛生無農殘的前提下,選擇自己喜歡的口感,同時也不為難自己的荷包就是適合自己的好茶。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