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鎮沅千家寨野生茶樹王
說實話,在我們人類還沒來到這個地球的時候,一切動植物和微生物都是自然生長的,也就是后來被人類說成是野生的。
茶樹的起源是在云南,以大葉種為代表,成活最長壽、并經專家考證的野生茶樹有幾棵,普洱地區千家寨有2700年的野生茶樹,版納地區勐海賀松大黑山有千年野生茶樹(一棵1700多年野生茶樹已于2013年自然死亡)。
圖為:巴達仙逝的野生茶樹王
其實,野生茶在沒有馴化前是不能隨便食用的,因為野生茶樹為了保護自已產生了微量毒素,食用后,輕則拉肚子,重則送醫治療,所以,大家在森林里遇到野生茶樹不要隨便采摘食用。
我們的祖先把野生的茶樹移栽到屋前屋后種植,經多年采摘馴化后才可以食用,后來,人們再用馴化后的茶樹樹果進行擴大種植,成了栽培型的茶樹種;所以我們現在不管什么茶種,種植的都是栽培型茶樹,那么為什么常常在茶店里看到印有野生大樹茶等字樣呢?
圖為:世界過渡型茶樹王-瀾滄邦崴茶樹王(包忠華/攝)
這可能是商家想借用野生動植物來表示茶葉生態,從而達到多賺錢的目的,或者是錯把放荒在原始森林中的茶樹當作野生茶了;早在清末民初,由于戰爭等原因,經濟不景氣,使得茶葉不值錢,農民放棄種茶,甚至全體遷居他鄉,致使茶樹長時期(幾十年至上百年)放荒在森林里;幾十年、上百年放荒的茶樹,一開始采摘時,人喝了也會發生心跳加快和拉肚子等現象,采摘幾年后就沒有這種情況了。
圖為:1995年秋不幸“仙逝”的南糯山栽培型茶樹王。
總之,云南大葉種茶樹是世界茶葉的發源地,它經歷了野生、馴化、栽培的全過程,到現在為止,在云南保山、西雙版納、普洱等地區的森林里還生長著野生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