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壓茶制作歷史悠久,唐宋時期,福建的團形餅茶備受推崇,上面還要壓上龍鳳的圖案,所以人們就叫它 龍團鳳餅 ,好看的不要不要的,現在普遍認為這就是緊壓茶的開端。
普洱茶做成茶餅有著比較悠久的歷史,首先這樣做成茶餅最開始是有助于保存,方便運輸,后來人們發現把普洱茶做成茶餅以后,能夠保存普洱茶的香氣,平時在購買普洱茶以后,一定要放到通風干燥的地方,避免普洱茶出現受潮影響口感,要預防普洱茶出現變質的情況。
到清朝時,普洱茶成為貢品,緊壓工藝又得到進一步發展,反正馬背民族是拿茶來煮奶喝,才不管你芽葉還是緊壓,方便運輸、耐存儲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那時候要給邊疆少數民族運送普洱茶,路途遙遠,動輒一趟下來就是好幾個月,在運載以人畜力為主的古代,不管是進貢還是邊銷,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基本上鎖死了,所以同樣跑一趟,緊壓茶肯定比散茶運輸成本低、效率高。
一、便于儲存和運輸
起初,條件差,茶葉的流通靠馬幫,裝備不良,山高路險,運輸極為不便,這樣就造成了好多茶葉的流失,因此,制茶者將普洱茶 蒸而團之,緊壓成型 ,既方便儲存又利于馬幫的駝運,甚至,為了計算方便,每一餅還有特定的重量。總體而言,避免了不少損失!除過方便運輸外,普洱散茶和空氣接觸面積大,氧化迅速,內部轉化也快,如果不能及時消耗,不但香氣容易揮發,而且空氣中的雜味會隨著水分進入茶體,影響茶葉的品質。緊壓茶呢,又分為鐵餅、石模餅、手搓丸等,壓制的松緊度不一樣,雖說轉化的快慢不同,但是和散茶比較,接觸空氣面積要小的多,轉化是循序漸進、由外向內傳遞式的,在長期儲存方面吊打散茶。
除過氧化,緊壓的普洱茶在蒸制過程中,會進入大量的水汽,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增加微生物的數量,這也是散茶所不具備的陳化優勢。
二、保存香氣
散茶不僅占地方,而且容易把香氣散發掉,做成緊壓的茶餅,能夠讓茶的香氣保存得更持久一些。
三、水分、空氣、陽光因素
壓制成餅的普洱茶:受到的水分吸收以及蒸發的影響力不大,利于微生物和香氣共存。內部受到空氣中溫度的影響力不大,利與茶葉中的微生物更好的存活。
氧氣和光線與茶餅的基礎面積相對縮小,葉綠素等元素的氧化緩慢,讓茶質保存得更完好。
四、收藏因素衛生。體積小,占用空間少
內部溫、濕度穩定,耐于儲存。越藏,越陳,越香。
圓,它可以是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 天圓地方 中的天圓。茶餅可以寓意著宇宙孕育萬物的天的象形之意。 外圓內方 ,也可以代表著做人處世之道。
圓如三秋皓月 ,也可以是代表人間幸福美滿團團圓圓。(作者: 雪色浪漫 ,來源: 普洱天涯 ,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