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宣(約公元1553年—1626年),明代篆刻家,字爾宣、嘯民、朗公,號泗水,安徽歙縣人。其父蘇匯善古文詞,蘇宣幼承庭訓,雅好詩書劍術,旁通經史百家,于金石碑碣之學研究尤深。后來,他縱覽秦漢璽印,經過精心摹擬,盡得其法,藝術精進,作品盡得漢印神貌,刀法筆意,宛如古刻,所刻流傳極廣,著有《蘇氏印略》四卷。他與文彭、何震齊名,一時并稱“鼎足而立”的三大家。蘇宣的作品爽朗蘊蓄,韻味深厚,為世人所稱道。蘇宣主創了“泗水印派”,此派印風取法秦漢,受文彭、何震影響而又另辟蹊徑,運刀沖切結合,著名的有何通、徐東彥、陳彥明、姚叔儀、顧奇云諸人,對清代鄧石如、吳讓之等大家產生過較大影響。蘇宣的篆刻馳名海內外,在日本也很有影響。 蘇宣少時俠肝義膽,文武雙全。一次,他見一歹徒調戲一帶孝女子,便上前喝止。歹徒見其是一介書生,動手便打,不料被蘇宣輕易閃過。歹徒惱羞成怒,從肉攤上搶過一把斧頭,就向蘇宣劈下,他側身避開,并順勢將歹徒打翻在地。歹徒倒地時將手中斧頭擲向蘇宣,不想慌亂中擲向半空,人倒下去后,斧頭正好落在自己頭上,砸了個腦漿迸裂。蘇宣只得避走他鄉。 家住蘇州的一代篆刻宗師文彭,此時正要聘請一位家庭教師。蘇宣久聞文彭大名,便欣然前往。70多歲的文彭,見這位年輕人一身正氣,談吐文雅,知識淵博,十分喜歡。不多久,蘇宣就著迷于文彭的篆刻技藝,跟著學習篆刻,文彭悉心教授。蘇宣天資聰穎,學習刻苦,兩三年的時間便得要領。文彭去世后,文府的人便將蘇宣舉薦給寧波的顧從德,在顧家飽覽了秦璽漢印、圖書典籍,后又經顧家介紹,到嘉興藏書家項元汴府上住了幾個月。蘇宣如魚得水,閱覽了大量金石圖籍。他又對古印、石鼓、小篆、詔版精心鉆研,汲取了豐富的營養,在篆刻方面,得益于多年習武練就的腕力和指力,印風日漸成熟,篆法和結體寬綽,用刀略仰,形成古樸雄渾,大氣磅礴的風格。 他覺得歷代印章各不相同,由此而領悟到篆刻他作要有變化,“變者愈變,化者愈化”是一條發展規律。于是他就將《石鼓》、《季扎》等碑上的韻趣用于篆刻,文字之間故作剝蝕的痕跡,很有金石味。如“蘇宣之印”從漢印中來,但很有自己個性,刀法老辣,書味盎然;“嘯民”一印,不求秀媚,力追古樸;“張灝私印”雄健流動;“我思古人實獲我心”印,首創以單刀切刀刻草體字。 蘇宣以弱冠之年行豪俠之事,后又學古篆治印,且能獨樹一幟,人稱“豪俠印人”。其友陸淘述其生平:“爾宣氏少讀書,肆力于文章。既被仇棄書學劍,文面垢身報其所孽,而后遁跡淮海間溷居屠沽,人無識者。又類俠士,乃夫善飲酒,驍痛有紀律。能拈詩,超然不以詩自見。又類乎豪而隱者,夫以其才士俠士豪士之肝腸,宜無不自得,用以郁憤之氣,浩衍之精,專而致之雕蟲,以寧爾宣意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