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文獻記載,我國使用碧璽作為飾物的歷史雖不晚于明代,但現存于世者的碧璽飾物卻以清代制品居多。如圖所示這件碧璽福壽掛件,高4.4、寬3.8、厚1.1厘米。它用整塊碧璽鏤雕而成,質地結晶細膩,半透明,粉紫色中略有泛白的云朵斑,晶瑩剔透,色澤艷麗。在工藝上鏤雕而成,造型上雕成福壽吉祥圖案,一束桃枝,幾片樹葉,葉脈清晰,露出歪嘴熟透三桃,果溝明顯。枝果之上棲息著一只蝙蝠,鼠臉形面,嘴、鼻、目緊湊,尖耳較大,短身,展翅,形象逼真生動。此件掛飾質色晶瑩粉紅,為俗稱的單桃紅品種,乃是碧璽中的上品。作工精細,造型準確,表現自然和諧,寓意吉祥。器表光澤柔和,熟舊感強烈,表明具有一定的傳世年代。加之黃絲系帶以及所配水頭十足的翡翠天頭,均可認定此碧璽掛件應為清代作品,具有很高的工藝與藝術價值。
有關碧璽飾物的收藏,目前所見絕大多數為清代衣飾,如衣扣飾、衣花飾、帽飾、頭飾中的組件等小物件,而單件作為佩件者卻非常少見。這內中的原因主要在于體積較大的碧璽晶體罕有,所以如能收藏到清代碧璽舊物已屬不易。這里還應指出的是,有些民間收藏家由于對碧璽的物理特性不甚了解,常把紫水晶或雜水晶制成的飾物與碧璽相混淆。同時還有一些作偽者利用玻璃、樹脂合成材料來冒充碧璽。這就要求藏家們具備一定的鑒定常識,首先就其質地而言,碧璽晶瑩,水晶剔透,玻璃以及其它材料渾濁。碧璽硬度最高,比重最大,水晶次之,其它材料再次之,既可測試硬度,又可從手感判定。其次碧璽晶體多有縱紋,在加工工藝上難度較大,絕非現代一般家庭作坊或其技工所能為,所以當今市場上所見但凡粗糙不堪的碧璽制品,多為偽品。在外觀上,寶石一類的飾物,表面光亮,減退緩慢,稍有熟舊感者多為清代、民國舊物。以上諸點在收藏中應予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