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石頭對普通人來說是靜止和沒有生命的,然而篆刻家卻能賦予它生命。全國知名書法篆刻家許若石先生就是一位在石頭與刻刀碰撞所迸發的火花中,讓一塊塊冰冷的石頭蘇醒和鮮活起來的人。
篆刻之美,在于“神”、“形”、“虛”、“實”。我們欣賞許先生的篆刻藝術,一種內在生命的潛流即在心中涌動,一種膨脹的內力開始撼動我們的眼睛。一是章法。他對文字本身增減筆劃的綢繆縝密,變動部首的有典有則,印內文字排列的和諧統一,界格的平衡均勻以及整個印面的氣韻生動,使我們領略到了意境美。二是線條。在平奇無華、濕潤厚重中,我們看到生命活動的“蹤跡”,是筆墨趣味和力之美、勢之美。三是刀法。我們領會到的是酣暢淋漓,天趣自然。有一次,他在平遙古城采風,友人急需一枚印章,遂向許先生求刻,當時許先生未帶刻刀,便找來一把木工用的刨刃,當即制印一方,居然巧奪天工,渾然天成。
篆刻講究一個“趣”字。許先生的篆刻藝術之趣在于字趣、篆趣、章趣、刀趣的和諧統一,雅俗共賞。他多年來致力于齊白石篆刻藝術的研究和繼承,他的書法篆刻有白石遺風。他曾與齊白石之子齊良遲先生有多年的交往,齊良尺先生深知許先生對齊白石印藝的酷愛,遂將他保存的齊白石印章手拓件予以相贈。市面上出版的有關齊派的書籍資料,不管是書畫篆刻方面的,還是史料傳記方面的,他均有收藏。
早在1988年,許先生即以他的《百壽印》、《百福印》向世人展示了他深厚的篆刻功底,在當時的山西書畫界引起不小轟動。1988年夏,他受邀出訪日本,進行了作品展覽和篆刻表演。之后,他的創作熱情一發不可收拾,至1993年,他以一組氣勢磅礴的《千壽印》名震海內外,至今無出其右者。《千壽印》長達30米,共由1500方“壽”字印章組成,印文有甲骨文、小篆、漢印、魏碑、古幣文、瓦當文及楷、草、行、隸諸體,還有蒙古族、滿族、朝鮮族、水族文字以及八思巴文、契丹文、西夏文、東巴文字等,可以說是集中華民族古今“壽”字字體之大成。近年來,許先生的作品先后到新加坡、菲律賓、韓國及中國臺灣、香港、澳門地區進行過展示,并在上述國家和地區擁有大量的“知音”。在國內,他為很多知名的書畫大家和社會名流制過?。皇鹊臅嫾規缀醵紦碛幸幻渡踔翑得对S先生刻的名章或閑章。人們用他刻的印章作為禮物送人,收藏家則以收藏他的印章為榮,而一些書畫愛好者都以求得許先生的一枚印章為樂事。
2003年北京奧運會會徽公布后,一枚在珍貴的和田玉上舞動的“中國印”頓時風靡國內外。一時間,來找許先生求印的人多了起來。許先生對此深有感觸,曾對媒體說,我希望人們不要把它當成一種時髦,而應當真正地走近它,走進中國印章的藝術世界。讓我們民族這塊絢麗的藝術瑰寶在我們這一代人手里更加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