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造辦處象牙雕優秀藝人們以刀代筆,既追求情韻,又追求畫意,使雕刻技法與題材內容緊密地結合起來,雕制了筆筒、臂擱、鎮紙、畫冊、水盂、杯、碗、酒具、腰牌、扳指、香熏、寶塔等許多奇珍雅玩。所雕之器“雅、秀、精、巧”。其造型古樸、典雅。其工藝精細、潤潔、光滑。有的珍品為皇帝所賞識,準予牙雕匠師在其所雕作品上留下名款傳之后世。筆者現精選一件宮廷造辦處所制象牙雕文房用具珍品供廣大收藏者鑒賞。
清乾隆黃振效署款象牙雕《漁家樂圖》筆筒,高12厘米、口徑9.7厘米。該筆筒用一截象牙雕成。外壁所雕柳溪停舟漁樂圖意,圖中山石聳立,松、槐、柳樹成蔭,一面是岸邊叢生的蘆葦,幾位漁民圍坐在松樹下舉杯暢飲;一面是蘆蕩風起,一位漁婦抱兒依坐船頭;一面是水中一船前行,場景生動,富有生活氣息。崖上一側陰刻乾隆皇帝楷書御題七言詩一首:“繩得魚蝦足酒錢,醉來蓑笠伴身眠。漫言泛宅曾無定,一曲漁歌傲葛天?!痹姾罂剃幬摹扒∮}”楷書款,下側刻兩方“宸”、“翰”朱文印。詩句天頭刻一方“日新”引首朱文印。近足處刻陰文“乾隆戊午(1738年)長至月(為五月夏至),小臣黃振效恭制”楷書名款。
這件牙雕作品作者是清代廣州著名牙雕匠師黃振效,他于公元1737年被召入宮廷造辦處牙作當差后,很得乾隆皇帝的賞識,被賜在“內廷行走”。這件筆筒是他入此處第二年所創作的。
此牙雕作品采用高浮雕技法雕成,構圖嚴謹洗練,布局合理,刀法純熟,立體感強,既表現了宮廷藝術的格調,又展示出清代雕刻頂峰時期牙雕工藝獨特的藝術魅力。是宮廷造辦處匠師極少留有名款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