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杯,是我國工藝美術世界里的奇葩,歷來受到人們的青睞,被視為古器物中的珍寶。
犀角即犀牛之角。犀牛屬于世界稀有動物,生活在亞洲東南及非洲一些國家。
明代曹明仲在《格古要論》中說:“犀角出南蕃、西蕃,云南亦有。成株肥大,花兒好,及正透者價高;成株瘦小,分量輕,花兒不好者,但可入藥用?!弊陨坛?,犀角就被雕成各式各樣的酒杯,如爵、觥、觚等,至漢代,此風更盛,因古人在用它飲酒的同時,還能得到融于酒中的藥性。
明清兩代,是犀角杯雕刻的鼎盛期,而治角藝匠多從竹木牙雕中轉藝而來,他們大多身兼數藝,傳統的工藝技法在犀角雕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如嘉定派中的施天章,金陵派系中的李耀、濮仲謙,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清代的無錫人尤通。尤通雕制的犀角杯,精美之極,在當時就享有“尤犀杯”之美譽,所制“仙人乘槎杯”備受清廷賞識。如今,這件作品還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當時,犀角雕刻集中在蘇州、揚州、南京、杭州、廣州等地,所用犀角主要源于越南、老撾和泰國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