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舉國上下藏玉、玩玉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電視臺“周末鑒寶”、“天下收藏”、“國寶檔案”、“盤玉”、“賭石”、“新疆和田玉之謎”的系列報道,電視劇《玉碎》的熱播,《收藏界》、《中國收藏》、《收藏》及各種玉器專著的推波助瀾,數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主辦的中國玉雕、石雕作品“天工獎”,各種玉器拍賣會,民間賽寶大會等等,促使各地開辟了一個個玉器交易市場。
據說上等的和田玉原料幾近枯竭。若是現有的上等玉原石被收藏,將來有望碰到高手雕琢,美玉佳工,為社會留下一件件藝術珍品,實在是玉文化之旨歸。但是,目前關于玉的聲浪中,在利益的驅動下,大量的琢玉人紛紛擠進這支隊伍,使市場上的玉件工藝、品位極其低下。北京的“潘家園”、上海的“城隍廟”、蘇州的“觀前街”、南京的“朝天宮”等市場,所面世的新近玉器作品,上乘的廖若晨星。尤其落款之風,愈烈之勢,欲奪天下。
比如連全國大獎得主的金獎作品“霄漢迥翔”,樓閣亭臺、樹木蒼鷹,各自看來細致入微、栩栩如生。但是由于飛鷹體積偏大,從天外而來,左上大片空間上的落款、鈐印,累贅、畫蛇添足,把山川氣勢,圍追堵截,分解消融,迫于小家局勢。尤其是鷹的飛翔方向,不該回飛欲落的狀態,若能倒過方向飛向天外,情景豁然、心胸大開,氣象自然高遠嘍!名稱中一個“迥”字,更像是撒下的一張天羅地網,把山川樓閣一路費盡的心血實實拘于其間。由此可見“獲獎者”、評獎者其修養如何?
“霄漢迥翔”的不足處還在于左邊的兩三座小山峰過于囫圇生硬,缺乏自然過度。一塊外層主體景物兩端的山石過于對稱,無變化,突兀僵死。樓閣亭臺、樹木飛鷹、落款鈐印,雖極其精美,但相互之間有羅列之嫌。加上粗略的小山峰,氣脈斷裂,若巨鷹落下,讓人擔憂樓閣亭臺、山林樹木處是否能夠承載。偏偏又命題個“迥翔”,把讀者心緒終結在一片樹木屋宇之中。
作者在最重要的一片天空中落款、鈐印,血紅醒目,嚴重削弱阻礙了讀者進入你想創造的精神空間。若是印章處為天然皮色,留作紅日,便是錦上添花。只可惜弄巧成拙,情節表面化了。若真想落款也未嘗不可,要在不傷害主題的狀態下,隱藏為上。尤其獲獎作品上落款需慎之又慎,不然引帶得大家小家紛紛效仿,也不論是大件、小件、掛件、擺件,該落款的落款,不該落款也落款。加上“繁”之不當,十之八九都是出力不討好,累贅、礙眼,削減主題的表現,降低作品的藝術品位,殘害了美玉的自然資源。落款還會帶來一個非常惡性的缺陷,若在業內真的有些名頭,便會輕易招致被人利用,借用名氣攪渾水。真正的藏家玩的是品位,不論你作者是誰,當然名家佳作更好。
再說落款,明代的子剛、文珍,他們借助書畫的表現,創作了很多珍品。把方整平面的玉牌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詩文、書法、繪畫、章法、落款、鈐印等開一代風氣。當然文字入玉很早,剛卯、福、祿、壽、喜等。清代的“山子”落款,一定是將大片空間留給詩文書法,詩文書法藝術是主題表現的東西,當然應該落款。關鍵是結合到位,使整件作品變化之中協調合理,求得品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