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核心之一的象形文字從哪里來的? 雖然發現了很多遠古巖畫,但還是找不到象形文字的原始碼的影子。從原始社會晚期到奴隸社會,文字擁有和使用是部落首領和奴隸主及其王公大臣的特權。商代甲骨文金文石文就是記錄商王及其王公大臣的活動的。當時的甲骨文金文是非常成熟的象形文字,已沒有原始文字的原始特性。顯然,在甲骨文和金文之前,一定有一個原始文字符號的原始碼。什么是這個象形文字的原始碼呢?這一直是個千古之迷。
紅山文化---玉文化的考古發現露出了一線曙光: 6500年前的紅山文化的玉器就是中華文明象形文字的原始碼---系統化了的原始象形符號。紅山先祖們用玉器的形狀,使用位置,以及排列組合,創造了象形文字的基本象形原始碼。 這個基本象形原始碼先后和中國各地史前文化里的文字因素互相影響融合, 最終在夏商之時創造了甲骨文金文石文---中國的象形文字。
人類將自然界的各種物質和現象人造化而抽象成信息負載體以賦予自己的意愿。例如,訂婚戒指,折箭為盟,圖騰崇拜等等。然后,人類將這些信息負載體演進成系統化和制度化了的信息負載體符號---原始碼,最后將這些原始符號記錄下來而成了文字符號。
象形文字就是人類將自然界里的各種形象和現象經過人造化而成的具有形象和抽象意義的語言文字符號。 紅山先祖創造紅山玉文化的過程就是這種人造化的系統和制度過程。也就是說,紅山玉文化就是紅山先祖將自然界里的形象和現象復制和概括而成的一種人類信息溝通的象形符號。這類象形符號就成了中國象形文字的基本象形原始碼。
西方文明的拉丁文字,最早也是從自然界的象形中而來的。例如, "A"字就是一個牛頭。 "B" 就是一座屋加一個院子或畜生圈。 在古希臘文化時,愛琴海一個島上的原始部落將這些象形符號排列成字母形式的文字符號。從而形成了拉丁文字的原始碼。
中國的象形文字沒有走向字母形式,而是繼續深化原始象形符號,最終形成了圖形式的甲骨文。甲骨文金文石文出現在商代。而商王族系就是紅山文化的后裔。商王及其卜師們最多地直接繼承了紅山先祖的玉文化。
紅山文化的玉文化是紅山文化的先祖們集體的智慧而集中反映在原始部落首領惟玉而尊的特權之中。牛河梁遺址的中心等級分明的惟玉而葬就是很好的證明。 中心等級分明的惟玉而葬說明了4個事實:
1、 紅山文化的原始部落已出現一人獨尊的等級制度。
2、 紅山文化的原始部落已出現對物的私有化,特別是玉器的高度私有化。
3、 紅山文化的原始部落已是以玉為最高的物質符號,進而成為最高的精神符號。
4、 玉是紅山文化的部落首領或巫師的身份標記和特別寓意的象形符號。
紅山文化中還有包括陶器石器在內的形象器。如婦女陶象石象,日用器等等。但真正起象形符號主導作用的是玉文化。
紅山玉文化里,有四個大類是非常獨特的:云勾形玉器,斜口筒形玉器,龍形玦,和Y形器。
牛河梁考古的紅山文化玉器組合顯示了一種規律:在中心大墓里, 都具有高等級的勾云形器。而且勾云形器是豎起來放在顯示王權的位置。
勾云形器就是甲骨文和金文"我"字的原始形象的原始碼。甲骨文或金文的"我"字就是一件手握豎立起來的勾云形玉器。正如楊伯達先生講的,云勾形玉器是身份符號。
甲骨文和金文的"我"字就是一豎,加個齒角形器。這個齒角形器是什么? 這個迷一直到紅山勾云形玉器出土之后才明白。當紅山的部落首領豎舉起勾云形玉器時,就在向部落說:這就是"我"的象征符號。這也是部落首領之間的交流象征符號。到了商代,商王的卜師將王豎握勾云玉器的形象符號化,就在甲骨上刻下了"我"字。這也解釋了勾云形器在紅山文化之后消失的原因:夏王朝到商王朝在一統天下部落之后就禁止再造部落首領的身份證---勾云形玉器了。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和玉器精粹>>一書中寫到:
"牛5Z1M1的勾云形玉佩豎置,反面朝上的出土狀態最為明確,且四個綴鼻
兩個橫鉆,兩個豎鉆,它們都以順短邊一側而兩兩相對,且順短邊橫鉆的一對在上(圖版本12,13,66),這就進一步驗證了勾云形佩豎置的合理性。"
郭大順先生在他的<<紅山文化勾云形玉佩研究>>一文中說到: 這種玉佩的出土位置多在右上臂或肩上,且以多齒的一側向外,這使我們聯想到斧鉞一類的出土狀態,勾云形玉佩是否與手持的斧鉞和權杖一類有關,很值得注意……而且由于這種勾云形玉佩與玉龜一類神器目前只在中心大墓中共出, 如牛5Z1M1和胡頭溝M1,它可能就是神權和王權結合的一種體現。
這里還要解釋勾云形器的齒字是什么意思? 勾云形器有很多種類。但基本核心是上面左右兩邊有一八字云形,下面左右兩邊有內八字形云,中間有圓渦形,下面正中是齒角形。這個基本形里,唯一變化的是下面正中的齒形。有一齒,二齒,一直到五齒(目前出土的最多齒)。這些齒角代表了什么?應該是代表了此勾云形器主人的身份和統領的部落數目。
有很多勾云形器的變化種類。很多象是一枚勛章,獎勵給立大功的部落成員,甚至是允許部落英雄另開一個部落的符號。 因為這類單形勾云器常常是單齒的。
斜口筒形玉器就是"祖-且"字的原始碼。"甲骨文和金文的"祖-且"字應該是紅山玉文化里獨有的斜口筒形玉器的正面形象符號演化而來的。 那么斜口筒形玉器從何而來? 為什么會代表著祖先的涵義呢?
郭大順先生在<<紅山文化>>一書中,提到了紅山文化陶器中有一類斜口筒形器。這類斜口筒形器經常出土在灶邊,因而可能與保存火種有關。 H17 N11這就是斜口筒形玉器的來源?;鸱N,在那時是非常重要的生存之道。不僅是吃和取暖的必需品,還是防御野獸攻擊的重要武器。取火不易,保留火種就更不容易了。 因此, 繼承火種就如部落繁殖一樣的重要。很可能,主要火種是由部落首領管理,一代一代的部落首領相互傳遞。就象是上一代傳給下一代一樣。而管理火種代代相傳的象征就是擁有這類斜口筒形玉器的部落首領。 斜口筒形玉器的正面圖就是一個"且"字。有時中間是一橫,有時是二橫。還有的"且"字里有如火花一樣的斜紋。 這多出來的一橫或斜紋是代表火煙紋。這樣, 斜口筒形玉器就經過人造化形成了祖先---"祖-且"字的形象符號的原始碼。 斜口筒形玉器也就自然成了具有通祖達先的信息功能的形象符號。 從斜口筒形玉器都是放在墓中主人的頭頂或腰部主要位置也可以證明這種斜口筒形玉器具有通祖達先的信息功能。
到了夏王朝之后,火種已經很容易就可由人工制造而成。取火已不是一件難事了。人們封了個火神之后,斜口筒形玉器就不再需要制做了。
玦形玉就是"玦"字形象符號的原始碼。
先從玦形玉來分析。 玦形玉,從工藝制做和造型來看,先是一個環。再斷開一口,而成了"玦"形。 這類玦形玉從8000年前的興隆洼文化到7000年前的遠在幾千里之外的河母渡文化,都有出現。 興隆洼出土的4件玦形玉,兩件是出土在一個女性墓主的左右耳側。另兩件是出土在有很多陪葬品的男性墓里。第一件玦形玉出土在這位類似部落首領的腰部。第二件玦形玉出土在陪葬豬里。這說明玦形玉已經賦予了特別的信息功能。一玦在墓主腰里,一玦在陪葬豬里,這之間是不是在表達一種人豬相合的信息符號? 如果是的話,而玦形玉就賦予了這類相合的象形符號的原始信息功能。
甲骨文中的"玦"字就說明了這類玦形玉就是結合或聯姻或結盟的形象符號的原始碼:一只手在左上角握著一個玦的一邊, 另一只手在右下角握著那件玦的另一邊。決口朝右上方。環形玉器是準備聯姻或結盟的符號。一旦聯姻或結盟成功,就在玉環上開口以作"決"定的標記。表示結盟不變。如有變化,就如此"決口"。一但聯姻或結盟真的破例,就將此玦打斷。這類玦形玉器幾乎遍及中國各地的石期時代的遺址,還遠及幾乎整個亞洲。
玦形玉的開口也是有多種的。代表不同的涵義。
正如楊伯達先生所言, 最早的玉器是工具和裝飾品。然后逐步上升到具有群體社會的信息負載體符號功能。 與同時期的陶器和石器來看, 玦形玉的工藝遠遠要復雜和特別。
到了紅山文化時期,由于部落聯盟規模越來越大,紅山先祖們將玦形玉上升為冠于部落象征的結盟符號---龍形玦。 龍形玦有分小c形和大C形。 在小c形里,有耳朵長大的豬形和耳朵短小的熊形。而大C形就有多種圖騰的綜合抽象的象形符號。這類龍形玦一直進化到夏商周之時的卷體龍形。
所以,龍形玦就是紅山部落里以及部落之間的結合聯姻結盟的形象符號。后來就成了甲骨文和金文的"玦"字的原始碼。
Y形器就是甲骨文里"Y-單"字的原始碼。但不是一個單純的"Y-單"字,而是狩獵馴獵多少的財富涵義。上面的大耳是從豬耳里溶合過來的。下半部是從貝類溶合過來的。一橫一橫就是擁有狩獵馴獵多少數目的刻劃符號。 同時, Y形器也和"羊"字的原始碼有關。說來很神奇,現在的人民幣的符號就是一個"Y"形器的抽象形。
紅山文化里的動物形和人形玉器就更能說明這類象形符號的原始碼特征。紅山文化里,動物形玉器種類非常多,也非常形象化。 而甲骨文里也是動物形字類特別多。
紅山玉龜的正面形和側面形非常明顯地就是甲骨文和金文里"龜"字的原始符號。
紅山玉凰也是非常明顯的甲骨文里的"鳳"字的原始象形符號。(J428)
玉豬,玉魚,玉鳥,等等,紅山先祖們制作了很多動物性玉器。紅山先祖們一定是將人造化了的各種動物的原始形象賦予了各種人文信息的負載體符號。比如,玉鳳就是自由飛翔的天意和神意。牛河梁16號遺址4號墓的主人大巫就是將那件玉鳳枕在頭下?;蛟S,紅山玉鷹就是一個部落自由人的符號。
甲骨文的造者們不是簡單地復制玉文化里的象形原始符號,而是進化成一種抽象的語言文字。
"人"字就是甲骨文中抽象的語言符號和象形的原始符號相結合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中有三種"人"字。 一種是側面的彎腰垂手形狀的"人"字。J875一種是正面立著的"人"字。還有一種是側面跪著的"人"。 關鍵是這種立著的"人"字也是"大"的同義字。顯然,正面立"人"字要比側面彎腰或側面跪"人"字更有意義。因為正面立"人"是個"大"人。
牛河梁16號遺址4號墓出土的紅山玉人就證明了這個"大"人的原始形象碼。 這件紅山玉人是一個正立的人,加上雙手和雙腳。注意這雙手是向下巴下直彎起的。只看見一雙手臂的長度。 再仔細來看甲骨文里的正面立"大人"字。也是一個正立的人形,加上雙手和雙腳。但這雙手的筆劃是短的,也是直彎臂,不過胯擋點。 這種直彎臂加上長身長腳的象形符號這剛好就符合了紅山16號玉人的形象。 而甲骨文里和"人"有關的其它字的雙手都是很長的。例如彎腰垂手"人"字, "力"字, "女"字和"男"字, 等等。
后來的凌家灘文化中也出土了一件立著的玉人。這件玉人的雙手和紅山16號玉人是一樣的。一直到今天,人們雙手拱起祝賀也是類似此樣的。
為什么這件16號玉人和后來的凌家灘文化玉人會賦予"大人"的形象符號呢? 道理很簡單,因為這件紅山玉人的主人是個巫師。 而制造和應用甲骨文的是卜師。 所以,卜師們就繼承自己先師的正在求神的形象符號作為"大人"字的原始碼。
凌家灘玉人有二個特別之處和紅山16號玉人不一樣。一是雙腿略略分開。二是頭上多了頂帽子。這頂帽子抽象成一橫,加在大"人"之上,就是甲骨文的"天"字。也是說,巫人不僅僅是"大人",還是可以通天之"人"---"天"。巫人通天即為"大人"。"大人"通天即為"天"字。在紅山文化出土中,還沒有發現戴帽的玉人。但女神殿里的那尊女神像在額頭高處有一橫。也具有大人通天的原始符號碼特征。
楊伯達先生的<<巫玉之光>>一書中還分析了甲骨文"玉", "帝", "巫"字的構成。楊先生精辟地指出了玉文化在甲骨文中的關鍵影響。
甲骨文里的"玉"字的形象符號的原始碼就是錐形玉器。 紅山玉文化里有很多椎形玉器。其他的史前文化里也有很多錐形玉器。 特別是良諸文化里的椎形器上有多種精美的神徵式的橫形圖案。
甲骨文里的"玉"字, 就是一直豎條。有時頂部加一橫或二橫或三橫。 這一豎條就是玉文化里的錐形器。而上部的橫線就是錐形器上橫形圖案的抽象簡化。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整個中華文明里的史前玉文化就是中華象形文字的原始碼。
錐形器是中國最早的針灸器的原始形。這里涉及兩個問題: 一是錐形器是什么? 二是"玉"字里的一豎為什么是錐形器的抽象符號?
錐形器最早在興隆洼文化中就出現了。那時還是石制的。到了紅山文化時期,玉制的錐形器就很多了。其他中國各地的史前文化里都有出土石制或骨制或玉制的錐形器。一般來講,錐形器很大,不可能用作針來縫線,來織網還可以,但又太長了。仔細來看出土的錐形器,底部尖頭處的磨損痕跡比其他部位都要明顯,但又沒有和硬物碰撞的裂口,所以不象是武器。就從底部尖頭部位使用率最高來分析,點人體穴位的可能性最大。點人體穴位就是來替人療傷治病。因此,錐形器就是中國最早的針灸器的原始形。
在原始社會里,誰來替人療傷治病的呢? 部落首領和巫師的可能性最大。為什么要用玉來做錐形器呢? 在長期的石器使用中,人們發現用玉做的錐是最神奇的。玉石有著特別細膩而又堅硬的質地,可以磨制得細尖。玉石又特別的潤涼,玉石里還有特殊礦物質。這樣,部落首領或巫師用玉錐器點到人的穴位上就有了神奇的療傷治病功能,這也是造就玉文化里的玉崇拜的原因之一。所以商代卜師刻字時就用一豎來代表玉錐器中的玉。由于部落首領和巫師們為了體現他們的通神和敬神,常在玉錐器上方刻上幾道神紋神徴,玉字也就出現了一條長豎加一到三條短橫的式樣。
進而"帝"字,也是帶冠者兩手握玉或胸前掛玉璧的形象符號化。注意"帝"字中胸前掛的玉璧是類方形的。這和紅山玉文化中出土的大量類方形玉璧及其上方串孔的方式是一樣的。
"巫"字也是一立人兩手握玉,頭有一橫是天,腳有一橫是地。所以,巫師就是握玉而通天理地的。也和"帝"字一樣,雙手握玉的形象就是"巫"字的原始碼。
如果將紅山文化里的女性陶像側面來看,就是一個"女"字。 這就是一坐婦女陶像的側面形象符號化。如是女性陶像是大肚子的,就是一個"孕"字的原始碼。特別要注意的是牛河梁第五地點上層Z2出土的一件小型女神雕像。這座雕像的雙手是幾乎交叉在胸腹處。而甲骨文里的"女"字就是有雙手交叉在胸腹部位的字形。甲骨文中的"妻"字是一只手握著"女"字。"妾字"就是一個跪"女"字頭上戴了頂帽子。婦好墓出土的一個帶帽跪女的玉像就很象是"妾"字的原始形象碼。
甲骨文中的"黃"字也是玉文化的原始碼直系。"黃"字是一個人胸前掛了一件類方形的玉璧。這和黃帝時代就是玉兵時代的解釋非常相符。
甲骨文中的"弄"字也是玉文化的原始碼直系。"弄"字就是兩只手捧著一塊玉。
綜上所述,從8000年前的興隆洼文化重玉到6500年前的紅山文化唯玉而尊這2500年之間,紅山先祖逐漸形成了紅山玉文化作為人類信息負載體的基本象形原始碼。3600年前的紅山文化后裔的商王朝就在這個玉文化的基本象形原始碼的基礎上,創造了甲骨文和金文---中國的象形文字。
當然,甲骨文和金文是各種各類的中華各種文化的共同結晶。并不是紅山玉文化的原始碼唯一獨創的。換句話說,紅山玉文化不是甲骨文和金文的唯一象形原始碼或唯一源頭。但紅山玉文化是一個起創造性作用的象形文字符號的基本象形原始碼。